(通訊員 徐偉)“以前清明節,家里長輩習慣燒紙錢,不僅污染環境,還極易引發火災。現在我們用鮮花祭祀,祭祀不在于形式,在于心意,而且用鮮花更環保。”市民陸宜娟說。
又是一年清明時。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也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隨著祭祀高峰期的到來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鮮花祭祀逐漸成為新風尚,綠色清明蔚然成風。這一新趨勢使得鮮花市場異常火爆。
清明前夕,在贛榆區城西鎮小官湖鮮切花基地,大棚內一片片白色菊花,紅色、黃色非洲菊迎面撲來。花農們正在忙著采摘鮮花、套袋包裝,裝車。
?
“馬上清明節了,訂單很多,批發、零售客戶都有,現在是市場需求最大的時候。”種植戶朱新寧說,他們家種植從2020年開始種植菊花、非洲菊。目前,共有鮮切花種植大棚21個,每個大棚每季采摘花枝大約8萬余枝。高峰期基地每天可采摘花枝6000多枝,全部銷往城區花店。
近年來,城西鎮21個行政村成立紅白理事會,修改完善村規民約。通過微信群、廣播等渠道,轉發宣傳《文明祭祀倡議書》普及文明祭祀知識,鼓勵黨員干部、中青年群體帶頭踐行文明、綠色、安全的祭祀方式,帶動群眾自覺踐行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
?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徐蕾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