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董暢 王貴珍)正值白菜豐收的季節。在海州區西南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顆顆白菜長勢喜人、個大飽滿、碧綠鮮亮,格外惹人喜愛。新壩大白菜,又稱“新壩黃芽菜”,有著近50年的種植歷史,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生態環境,具有梗短葉豐、口感微甜等特點。可是白菜豐收,銷路卻成了難題,望著地里的白菜,村民們愁上眉頭。為了解決銷路難題,新壩鎮動員各方力量,為白菜銷售出謀劃策。
看著地里的白菜,該鎮人大代表有了想法:“我家孩子今年上小學,由于家住城區,很少接觸到農產品,更沒下地體驗過勞動,要是能把白菜地打造成研學體驗區,應該會有很大的市場。”根據代表提議,新壩鎮人大主席王珩瑋立刻組織鎮農業負責人與學校進行對接,根據教學需要和孩子興趣,在新壩打造研學之旅,讓孩子們自己認白菜、選白菜、拔白菜,不僅能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擁抱大自然,更能讓他們接受鍛煉、磨礪意志,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如今,新壩鎮每周接待學生約200人,田野里歡聲笑語、車輛往返,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聽說白菜銷售路子不通,該鎮政協委員立刻到村了解情況。在協商議事室里,種植大戶抱怨道:“之前我們會和批發市場、超市對接,但是去年開始,來田里收購的批發商越來越少了,我們無奈只能自己去市場上售賣,每天銷售額非常不固定,我們心里也沒有底。”會后,該鎮政協委員帶領種植大戶到農貿市場、超市、企業食堂開展訂單咨詢,根據需求提供產品,并達成長期合作,給農民吃了“定心丸”。“以前我們種菜,缺少技術指導、沒有穩定銷路,經常是忙了一整年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和商超、市場簽訂合同,銷路價格都有保障,我們心里頭也踏實。”村民們說。
新壩大白菜種植基地是國家綠色農產品基地,采用牛、羊、豬糞為基肥,嚴控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品質符合國家綠色農產品質量標準,今年還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如何擴大白菜影響力、提高知名度呢?小蕩村黨總支書記徐瑤有了想法:“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利用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進行線上直播宣傳,也可以獲得網友的信任和支持。”在徐瑤的帶領下,種植大戶們紛紛走進“新壩特色產業直播間”,組建“農民直播團”,此外,新壩鎮還開展新媒體技能培訓班,邀請專業團隊任授課教師,從短視頻剪輯、直播銷售技巧和服裝與化妝等方面傳授實用技能,真正將“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實處,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徐蕾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