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東海縣石梁河鎮人大積極探索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監督推動、宣傳引導職責與人民法院多元解紛、信訪調處、公正司法功能對接融通,創新“人大代表訴前調解”工作模式,助力扁平化社會治理水平再提升,將微調解、微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群眾身邊。
整合人大和司法資源,探索代表+法官訴前調解新模式。石梁河鎮人大與青湖法院積極探索“人大代表訴前調解”工作模式,在南辰新型社區成立“人大代表訴前調解室”,打造人大代表、法官、群眾的“共享法庭”,實現資源“1+1>2”。工作室將每月15日定為人大代表、法官公開接待日,深入聽取來自基層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對于涉及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矛盾,由人大代表和法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共同出主意想辦法,著力化解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法官、代表“源頭解紛爭”。在人大代表和人民法官共同參與下,采取“代表說理+法官釋法”有機結合的方式,為群眾提供常態化法律咨詢服務,努力將參與基層治理工作從過去的“單兵作戰”向“協同善治”轉變,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源頭。
人大代表加強監督,群眾多了“司法獲得感”。通過“人大代表訴前調解室”廣泛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訴求、回應群眾關切。廣泛聽取民聲民意。人大代表通過工作室開展活動、聯系群眾、聽取意見,認真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形成高質量、有價值的議案建議,持續完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努力使人大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發展。適時參與訴前調解。在法院的案件訴前調解階段,邀請案件相關轄區的人大代表參與和監督調解過程。對調解成功的案件,由法院依法出具調解書予以司法確認,及時高效地化解群眾身邊的矛盾糾紛。拓寬法律監督途徑。法院在案件審理和判后答疑等工作中主動邀請人大代表跟蹤監督,使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更了解、更理解、更支持法院工作,促進審判權公正、高效、規范運行,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不斷提升。
發揮宣傳導向作用,當好法治社會“助推器”。通過“人大代表訴前調解室”,及時將群眾最關心、社會最關切的法律法規、政策理論推廣宣傳出去,推進法治社會建設。規劃普法宣傳工作。根據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基層群眾司法需求,工作室制定三年普法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實現轄區內村居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全覆蓋,培養基層群眾遵法、守法、學法、用法意識。培養一支由人大代表、法官、人民調解員組成的法治宣傳工作隊,針對常見的土地整理、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婚姻家庭等問題現場宣講;根據司法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類案件,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用群眾聽得懂的話語,宣講群眾用得上的法律,促進家庭和諧、鄰里和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動形成人民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行為自覺。(通訊員 周虎 付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