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洋大學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本科生華梓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Food Bioscience(中國科學院SCI一區Top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Changes in Antioxidant and Flavor Profiles of Raspberry,Blackberry,and Mulberry Juices Fermented by Urolithin A-Producing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UA033”的研究性論文。
消費者對兼具健康促進功能與營養強化特性的食品關注度日益提升。覆盆子、黑莓及桑葚等漿果富含多酚類物質與黃酮類化合物等生物活性成分,其抗氧化與抗炎特性已獲廣泛認可。然而,此類成分尤其是鞣花單寧與鞣花酸的生物利用度較低。為突破這一瓶頸,本研究采用發酵粘液乳桿菌FUA033對上述漿果汁進行發酵處理,旨在協同提升其生物活性與風味品質。通過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HS-SPME-GC-MS)解析發酵過程中風味相關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菌株FUA033發酵可顯著提升漿果汁多酚與黃酮含量,進而增強其抗氧化活性并促進鞣花酸向尿石素A的轉化;同時,HS-SPME-GC-MS分析證實發酵過程通過增加萜烯類、酯類等VOCs含量優化了漿果汁風味特征。該研究系統闡釋了菌株FUA033在漿果汁功能強化中的潛力,為創新功能食品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bio.2025.106131
據悉,該同學前期在國際食品科技頂級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Technology(中國科學院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5.3)和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中國科學院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8.2)分別發表了“Essential roles of ellagic acid-to-urolithin converting bacteria in human health and health food industry:An updated review”和“Next-Generation Probiotics:Innovations in Safety Assessments”的文章。另外,題為“Enhancing urolithin A yield by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UA033 in human gut microbiota across three urolithin-metabotype mice”的文章已經被期刊Journal of Future Foods(SCI期刊,JIF Q1區,影響因子5.2)接收,即將發表。
談及科研起步,華梓延回憶,最初只是在一次機緣巧合下進入實驗室。指導老師房耀維教授讓他精讀的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一篇論文開啟了他的學術之門,也讓他深刻體會到微生物世界的奧妙。“當時我對科研尚不熟悉,但越讀越覺得有趣,從那時起便全身心投入,房老師在過程中也對我悉心指導。”他表示,這份專注最終讓他在本科期間不僅練就了扎實的專業背景,也積累了豐富的實驗操作與學術寫作經驗。
華梓延報考了江蘇海洋大學研究生,初試成績優異,正積極準備復試。他表示,研究生畢業后會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進一步深耕益生菌與腸道微生態的關鍵技術攻關,并致力于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產業應用。“我們要讓科研不僅停留在論文,更要把創新思想運用到改善人類健康、推動產業升級的實際行動中去。”他如是說。
華梓延一路走來,從對實驗室環境的懵懂到扎根微生物學研究,在導師的指導下穩步前行。正是憑借這股孜孜不倦的熱忱與不斷攀登的科研信念,他用一份份優異成績,詮釋著江蘇海洋大學大學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學術精神。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