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海洋)“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就比自己的學生大了沒幾歲。”一晃已近四十載,時光倏忽而過。當年那位略顯青澀的年輕教師已成為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的老教師。回首這么多年的從教旅程,灌南縣蘇州路實驗學校的秦月譚老師,始終沒有忘卻初心,他也始終在心底堅守一個準則:教師要有愛心也要有耐心。
秦老師至今還會回想起1984年9月的那天,年輕的他走進了灌南縣教師進修學校。那年高中落榜的秦月譚一時間竟感到不知所措:“那時候縣里缺乏教師,剛好趕上教師進修學校舉辦培訓班。”秦月譚的英語成績一直都很不錯,便報名參加了英語培訓班。一年后,也就是1985年,這位年輕人就走上了教師工作崗位。
他任教的第一站是在灌南縣碩湖中學,擔任初中英語老師,一干就是9年,那是一段難忘的歲月。“第一次站上講臺時,我明顯感到很緊張。”秦老師笑著告訴記者,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就比學生大了沒幾歲,講課時感覺心里特別沒底。好在困難并沒有讓他卻步不前,教學經驗不足就向老教師多請教,“咬咬牙硬著頭皮面對所有的困難,后來慢慢就適應了。”
那個年代,條件很艱苦,學校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電可用,是當時師生面臨的一個大難題。“上晚自習時只好使用汽油燈。”但是不管條件如何艱苦,秦老師卻始終對學生無保留地傾注自己的愛心。后來,學校條件改善了,使用上了柴油發電機。每次發電之前,秦老師都要和別的老師配合起來,使勁搖動發電機,成功發上電以后,秦老師已是滿頭大汗。“就算再累也值得,不能讓學生因為用不上電而耽誤了學習。”
在過去,試卷是使用油印方法印制出來的。由于印制試卷人手緊張,秦老師和其他老師在教學之外也學會了刻試卷模子,自己動手印制試卷。這么做也是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
秦老師對學生不僅有愛心,更是耐心十足。在過去,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普遍面臨的難題是發音發不準。為此,秦老師提前帶著學生學習拼讀,“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繼續重復,慢慢地帶著學生學,直到都能拼讀準確為止。”在秦老師看來,作為語言類學科的英語,書本知識需要教師耐心地帶著學生打好基礎。
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也是不夠的。秦老師多年來在教學過程中,也時常會跳出書本,給學生們講解英語語言歷史文化等其他相關知識,幫助孩子們拓寬視野,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有了扎實的基礎,再加上濃厚的學習興趣,何愁學不好英語?”
有一句老話是,名師出高徒。這么多年來,秦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很多領域都干出了成績,也有學生追尋著自己老師的腳步,成為優秀的人民教師。秦老師的一位學生如今在常州一所高校任教,擔任計算機學科的專業教師,另外一位學生已經成長為蘇州市的數學學科的教學名師。“他們兩人在學生時代的英語成績就非常好,他們后來走上了教師的工作崗位,對自己的學生也都是有愛心又有耐心。”對此,秦老師感到很欣慰,也掩飾不住內心的驕傲與自豪。這就是薪火相傳的生動寫照。
談起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這個話題時,秦老師侃侃而談,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一名合格的教師一方面需要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近四十年來,秦老師一直都行走在不斷充電學習的路上,他深知只有自己有足夠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一名合格的老師更需要把愛心和耐心毫無保留地奉獻給自己的學生,全力呵護學生健康成人成才。”
談到學生面對學習時應該怎么做這個話題時,秦老師說:“學生需要認識到學習是一件應該主動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學習還是做別的任何事情,都要有主動性,都要有自律精神。”
秦老師還有兩年時間就退休了,可他依舊堅守在一線教學崗位上,教學興趣沒有絲毫減弱。他所任教的班級,所有的學生都特別期待秦老師的課快快到來,因為大家都特別喜歡上秦老師的課。“就算是到了退休前最后一次站上講臺,我也還是會和過去一樣認真地把課上好。”這是秦老師內心的真實想法。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