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為學生不愛學習而大動肝火,曾為半夜找不到學生而心焦如焚……我也曾因為生病猶豫過、痛苦過,但我的教育夢依然熱烈,我愛孩子們,愛這相伴22年的三尺講臺。”9月8日下午,喬學鳳的教育故事分享,讓多位老師眼眶濕潤。
這位執教東海縣張灣中心小學的鄉村教師,曾患紅斑狼瘡腎炎、右眼被確診為重癥肌無力,但她“不為病痛忘課堂,不因個人誤學生”,始終堅持在崗位上。今年8月,她被市教育局、市文明辦、市教育工會授予“市師德模范”榮譽稱號,成為我市教師躬耕教壇的生動案例。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教必先強師。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圍繞市委市政府“用心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要求,港城教育瞄準“四個一流”目標,加快構建“學有優教”的港城高質量教育體系,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教育新實踐的華美篇章。
一顆初心
執教三尺講壇
教書育人,師德為魂。目前,我市基礎教育(即不包括高校)教職工8.47萬人,像喬學鳳這樣師德高尚的老師并不鮮見。近年來,我市每年評選20位師德模范、100位左右的師德先進個人,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先手棋,抓實抓好。
與此同時,市教育局建立了師德師風考核制度,設立師德考核23項負面清單,劃定行為底線,在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推優評先等方面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制度。大力推進中小學師德養成教育暨有償補課和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全市組織6萬余名教師簽署師德師風承諾書。
“我和團隊一直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經過長期的努力,才取得了這樣的成果。”昨天,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顧長明這樣和記者說。他的團隊研究項目“做思共生:小學科學學科育人實踐建構”剛剛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是我市近年來“指向教育獲得感提升的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進展和重大成就。記者了解到,獲評此獎要達到國務院《教學成果獎勵條例》規定的三個條件:一是國內首創,二是經過兩年以上教育教學實踐檢驗,三是在全國產生一定影響。
一支隊伍
堅守職業追求
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決定區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要素。市教育管理部門牢牢抓住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育人水平。
近年來,我市實施“花果山教育英才計劃”和中小學高層次人才新“333”工程等培育項目,培養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首屆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教師各1名,省“蘇教名家”和“教學名師”培養對象人選45名;花果山教育英才卓越教師和校長20名、卓越團隊11個,骨干教師支撐輻射能力更強。(下轉二版)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田震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