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我家孩子明年就上小學了,我看很多孩子都報名參加各種輔導班和幼小銜接班,我們家到底要不要上?”近日,居民袁莉對此問題非常困惑。近年來,各類課外輔導班和幼小銜接班、藝術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很多家長本著望子成龍的期望,在教育機構的宣傳及其他孩子的學習情況影響下,跟風報名各種幼小銜接班、輔導班、興趣班,讓孩子每天連軸轉。11月25日上午,本報“社區圓桌會議”欄目走進路南街道賈圩社區,邀請家長、社區工作人員和專家就兒童教育的問題進行座談交流,且看各方觀點。
家長觀點
A“其他孩子
上什么課程
我家也要上”
居民張曉琴的兒子今年5歲,最近她在打聽幼小銜接的輔導機構,想給孩子報名參加。相比讓孩子只在幼兒園學知識或者放學后在家玩,她更傾向放學后把孩子送去學習。她說,自己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太好,所以希望孩子以后可以學習好一些。她還說:“其實,最主要的是我看見周圍鄰居、朋友家的孩子們都上了各種輔導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我的初衷。”
而居民李雅的兒子今年6周歲,本來已經在學的是英語、數學、跆拳道等輔導班,近期,她在朋友的推薦下又讓孩子學鋼琴,開始孩子還蠻有興趣,但隨著學習難度加大,而且每天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孩子明顯表現出對鋼琴的厭煩,現在孩子只要一上鋼琴課就開始哭,但抱著人家能學,自己孩子也能學下去的心理,李雅還是讓孩子堅持下去。
B孩子喜歡的課程
堅持學習
不額外增加課程
“孩子一直就喜歡畫畫,其他課程都不感興趣,我們家長也尊重孩子的意見。”居民夏學芹說,孩子從4歲開始喜歡畫畫,這一課程她堅持了2年,看著其他孩子報名音樂、舞蹈,她也想給孩子報名,但孩子卻說自己不喜歡,只喜歡畫畫,她和丈夫商量后決定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而居民王曉曉,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也是有針對性選擇。她說,在孩子5歲的時候,她帶著孩子參加了輔導班試聽課,孩子一下子喜歡上了英語,她就給孩子報了英語班。“既然報名學習,就好好學,上完課每天晚上我都和她一起復習,現在她的英語知識掌握得很好。”王曉曉說。同時,她感覺到孩子在學校學的知識,再加上一門英語輔導班基本把孩子課余休閑時間已占滿,不想再給孩子增加負擔。
C兒童時期就應該
充分發揮孩子天性
在玩中學習
居民李沅湘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大班,她一直主張孩子發揮自己的天性,每次看著朋友家孩子放學后被送去各種輔導班,她覺得孩子學習壓力太大,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等上學后,孩子有了自主學習意識,學習成績一樣可以很好。所以孩子長這么大,一門輔導班都沒有報。有時候別的家長勸她給孩子至少學一兩樣藝術課程,她都笑著拒絕了。她在日常給孩子訂閱了一款玩中學的軟件,孩子每天放學后在玩樂中學會了認字、拼音,她認為這樣的學習方法很好。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像李沅湘這樣的家長也有不少,他們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不給孩子額外增加學習壓力。
社區觀點
給孩子選擇輔導班
要慎重
路南街道賈圩社區主任曹秀娟介紹,現在隨著家長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質量良莠不齊,所以家長們在選擇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多方比較。教師是否具有相應資格證、課程安排是否合理等都應成為家長考慮的因素。
其實,興趣班更多的是興趣的培養,而社區在兒童教育方面也會舉辦一些參觀學習、趣味課堂等活動,社區舉辦的趣味課堂主要以玩具、食物、互動游戲等為切入點,讓孩子學習兒歌、看看簡單的英文動畫片等,在玩中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這樣不僅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也能促進孩子與同齡人的交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對于不想讓孩子過早有學習壓力的家長來說,參加社區舉辦的活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專家觀點
不能超負荷學習
培養興趣為主
市心理協會理事殷敏醫師表示,家長首先要明白一個觀點,孩子天生就是對事物存在好奇心的,對其他方面的學習也是,唯一要注意的是學習方式不能毀壞孩子的興趣。比如過于看重分數,比如要求不切實際的長時間注意力集中,要求超負荷的背誦、默寫等,畢竟五六歲孩子的專注力還是無法與青少年相比的。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自己更好,這就使許多家長在孩子學習時,采取強迫、灌輸的方式,而忽視了孩子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之前雖然可以發現,但是也需要在過程中調整。好的教學方式和不好的相比,對興趣的調動差異巨大。因此還是需要家長在學習中不斷和孩子進行溝通。平時讓孩子學習無可厚非,但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切忌盲目選擇。
在選擇課程前也要和孩子進行溝通,要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課程再報名,這樣才會讓孩子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受益。如果孩子明確反對甚至討厭這樣的學習方式,最好不要刻意勉強,以免適得其反。
給孩子適當的報名輔導班無可厚非,但有個別家長將孩子的玩樂時間全部用來給孩子上各種輔導班,這主要還是因為家長的焦慮,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以后在學習方面不如別人,期望孩子可以一直沉浸在學習中,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但對于孩子來說,完全是無所適從,疲于奔命,最終如果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還會和家長互相埋怨,影響親子感情。因此,作為教育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環———家庭教育,家長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以做的還有很多,家長要克服焦慮心理,只有家長的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教育的點才會變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內心里面,沉淀為自己的一種狀態。
此外,家長要有的放矢,不要盲目跟風。幼兒園的孩子們尚處于在玩耍中認識世界的階段,放學后盡量不要額外增加學習負擔,讓孩子輕松愉快地度過每一天。學習過程中也要適度放松,可以安排夏令營、暑期實踐等活動,讓孩子勞逸結合。(記 者 武娜 通訊員 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