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琪
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總是會遇到許多繁雜的事。特別是當你處于特殊環境之中,情緒低落、惆悵迷茫的時候,有人真誠無私地良言相告,有人坦蕩決然地出手相助,那無異于久涸甘霖、雪寒添薪,在溫暖中銘刻于心靈深處,終難忘卻!
至今,我依然感念著高中時的兩位班主任:晁玉龍老師和王永祥老師。他們均畢業于知名高校,才華橫溢、誨人不倦,且頗具個性魅力。
那時“文革”尚未結束,父親的“走資派”問題仍在審查中。那是我青春歲月的一段灰暗時光。學校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班級稱之為排,選拔少數根正苗紅的同學為“基干民兵”。我入團無望,正式宣布那天,我很難過,神情恍惚。讓我十分意外的是,晁老師讀出的“基干民兵”名單中,竟有我的名字!我于迷茫中清醒過來,激動、感恩之情彌漫于心。要知道,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這樣做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下課后,我跑向晁老師,欲表達自己復雜的心緒,卻無語凝噎。晁老師拍拍我的肩頭,說:“你父親是抗戰時的老革命,我不相信會有什么問題,事情總會搞清楚的。”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工作后不久,我被組織派往一所中學任團委書記。令人欣喜的是,晁玉龍老師正是該校的黨委書記兼校長。師生相逢,自然喜不自禁。我暗下決心,要以優異的實績報效組織和晁老師的關愛培養。在晁老師的指導下,我充分調動教工團員的積極性,力爭各年級各班都有品牌活動項目,形成全校色彩紛呈的“大拼盤”。當時,市教育局團委在我校召開“七彩斑斕看校園”的主題現場會,推廣我校活躍團組織生活的新穎做法。晁老師鼓勵我繼續深化,讓團員們都能從活動中受益。
兩年后,學校劃歸屬地管理。區教育局建立后,決定調我任局團委書記。我當時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組織上關愛培養,憂的是離開晁老師的悉心栽培!幾年后,我到區委宣傳部任職,晁老師也調任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兼局長,師生又成了同事,特別讓人欣喜!
花開兩枝亦芬芳。讀高二時,我調到新組建的文體班,班主任換成了王永祥老師。王老師中文專業,文采飛揚,寫得一手好文章。記得當時社會上“反右傾翻案風”,有學生貼他的大字報,他不卑不亢,揮毫寫就題為“也來說幾句”的大字報回應。我讀后甚感邏輯嚴密,言辭精當,令我佩服之至!
開學后不久,王老師就問我:“你父親的問題解決了嗎?若情況有好轉,立即告訴我,發展你入團。”當時亦是“文革”后期,父親很快恢復黨組織生活,即將重新走上領導崗位。我把這個消息告訴王老師,他高興地說:“太好了,馬上研究你入團!”就這樣,我終于在團旗下莊嚴宣誓。
王老師經常推薦一些文學名著給我讀,循循點撥經典的奧秘所在,讓我受益匪淺。他注重對我寫作能力的培養,每次作文課點評,幾乎都有我的習作。有一次,我寫了一篇故事類的作文交上去,心里很忐忑。沒想到王老師很欣賞,點評說很像文學作品的雛形,并推薦給班上同學傳閱。王老師是我寫作方面最早的啟蒙導師。當時坊間有傳聞要恢復高考,王老師拿出珍藏多年的高考試卷,輔導我一一解答,并出了若干作文題讓我練習。這為我“文革”后參加高考,奠定了基礎。
我師范畢業后的第一站,王老師恰好是這所中學的教導處主任。他像當年一樣栽培我,為我修改教案,親自聽我的課,鼓勵我一定能成為優秀的園丁。
我也始終忘不了,在學校宣傳隊期間,幾位帶隊老師對我的培養。項盛坤老師編導兼備,手風琴即興伴奏更是一絕。他帶領我們赴廠礦、鄉村、軍營演出,還勉勵我多學幾種樂器,將來一定用得上。楊光銳老師音樂素養極高,他寫的歌旋律清新優美,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他還鼓勵我寫歌詞,由他譜曲后交宣傳隊演唱。楊老師后來當選為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培養了一大批音樂人才。姜威老師當時已是知名作家,更擅長編創曲藝、小品類節目。他當時創作了一個活報劇,讓我飾演主角,并夸我會演戲。后來,姜老師在兼任《連云港文學》主編時,特邀我做業余詩歌編輯,教我怎樣選好稿、編好稿,那情景至今難忘。
師恩悠悠,山高水長;沁潤心靈,綿綿未央。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朱蕓玫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