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顧梓凡
藝術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來自每一個生命中最真誠的感受,只要你能呼吸,你就可以欣賞藝術。
畢業后我接觸到了時尚,最初的我只是認真翻看每一本時尚雜志,色彩、構圖、線條所形成的風格讓我沉迷。在時尚行業中,所有形象都會被接納,這是一個尊重個性的行業,我的感受被服裝表達。奇裝異服不是嘩眾取寵,是勇敢表達,是反抗趨同和平庸;衣著得體不是故作姿態,是對自己和對他人的尊重。
隨著深入時裝行業,巨大的消費主義漩渦讓我產生抗拒。在亦步亦趨的商業環境中,我們遭遇的是貧乏和狹隘,充斥潮流符號的商品把人困在有限的領土內。你來,你看見,你交錢,你帶走一塊象征儀式完成的棉織物。商品只給你印象,藝術才給你意外。
多年后,我因為工作關系,參加了一場藝術展覽,白色墻壁上的繪畫,沖擊著我,我站在畫前愣住了,我第一次感覺到我和靈魂的某種連接,翻騰的情緒就在身體里,卻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時尚讓我去表達,但是藝術讓我明白情感可以化為力量,療愈、引導更多的人。藝術作品是最真誠的,與作品對視,可以翻涌出無人可交談的情緒。在作品面前的那一刻,感覺自己是一個完全被接納的孩子,讓生命重拾溫柔的力量。藝術讓我感受到,真實的人和物都具有不可小覷的力量,這些也是我一直認同的理念。
90后更愿意為自己認同的理念而工作,特別是00后,父輩積累的物質條件和社會的進步,大多可以令他們衣食無憂,他們有更加充裕的條件去探尋內心真實的聲音。他們不再認為高級是簡單的穿金戴銀,使用昂貴材料,或是追求某種事情的稀有度。而是慢慢地理解為他們真的有一個概念,愿意為了一件正確的事情,付出更多或者額外的努力。
中國人民走過了許許多多艱難的路,到今天我們已經迎來了截然不同的局面。文化、藝術等觸及人心靈的行業正在蓬勃生長。看向內在,滋養情緒,豐富思想是未來必然的需求。前期一定是艱難的,但是這條路在慢慢被拓寬。
《景觀世界》中寫道“人群中的大多數將徹底偏離自己本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淪為景觀控制的奴隸。”人生不是一場表演,不要扮演希望別人認同的自己,這是一場體驗的旅程,在無數起起伏伏的經歷中形成自己人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