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和擴大消費箭在弦上,如何讓百姓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需要做好有力保障,讓消費在國內經濟增長中作出更大貢獻。
在政策保障上,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國家發改委就“十四五”擴大內需制定戰略實施方案。在民生保障上,我國近三年頂住各種壓力,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長,城鎮新增就業、物價水平總體平穩,為居民“敢消費”打下基礎。在權益保障方面,制約消費釋放的不確定因素正逐步消除,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確定為“提振消費信心”……在一系列保障措施支持下,我國消費市場在今年春節已經迎來“開門紅”。
擴大內需
戰略規劃綱要出爐
擴大內需,政策保障先行。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發布。
《綱要》指出,最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擴大服務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著力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擴大內需的主要目標是擴大消費投資,完善分配格局,提升供給質量,完善市場體系,暢通經濟循環,不斷釋放內需潛能,更好地滿足國內需求。
今年春節是疫情防控轉段后的第一個春節,在一系列政策保障支持下,實體零售、餐飲堂食、跨區旅游等各類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恢復,線上消費也保持旺盛勢頭。
據商務部對節前消費市場的調研和監測,1月上旬,重點零售企業食品、飲料、服裝銷售額環比均增長20%以上。北京、上海、武漢、濟南等地知名老字號飯店年夜飯預訂火爆,部分飯店預訂量同比增長1倍以上。上海、云南等地一些民宿客房預訂率超過80%。各地劇場、影院人氣持續回升。冰雪消費持續升溫,春節期間黑龍江滑雪訂單量同比增長近60%。
物價平穩
物價就業“民生指標”平穩
“消費就是花錢,而老百姓要花錢,首先得有收入,收入又取決于就業。”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尚??磥恚瑪U大消費與宏觀經濟走勢、營商環境以及公眾對未來的預期判斷等多種因素緊密相連。
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0.2%,除疫情沖擊帶來的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限外,不敢消費、不便消費的問題比較突出,但收入、就業、物價等“民生指標”總體平穩。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就2022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2022年二季度前期,受一些超預期因素沖擊,國民經濟一度出現下滑,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力促經濟頂住壓力企穩回升。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9%,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疫情防控三年,我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大力保障能源供應,糧食產量實現“十九連豐”,商品和服務供給充足,為物價平穩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2月,受節后消費需求回落、市場供應充足等因素影響,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由上月上漲0.8%轉為下降0.5%,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2.8%轉為下降2%。與此同時,工業企業生產恢復加快,市場需求有所改善,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由上月下降0.4%轉為持平。
消費環境
“提振信心”寫入消費維權年主題
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損害,是提振消費、激發消費潛力的重要方面。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將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確定為“提振消費信心”。
圍繞這一主題,中消協和全國消協組織將從六方面開展工作,涉及深入開展主題宣傳;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現代化研究;針對直播帶貨、預付式消費、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和領域開展研究,揭露批評有損消費信心的行為等;完善消費教育大綱,創新方式,開展智能化產品、電子設備、養老產品、嬰幼兒產品等產品比較試驗等;開展百城消費者滿意度測評,重點開展預付式消費、農村消費環境等方面的監督調查;推動全國消協組織投訴處理系統優化升級。
3月6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國新辦“權威部門話開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春節期間,全國消費相關行業收入增長12.2%,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5%,我國開年以來消費加速恢復,一些制約消費釋放的不確定因素正在逐步消除。下一步,將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費品保供穩價工作,使居民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改善營商環境,健全標準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消費爭議多元化解機制等,讓老百姓獲得感強愿消費。“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證今年促消費措施落實,在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5%左右的增速中讓消費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