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010年5月,一位程序員用1萬枚比特幣買兩份披薩,四天后交易成功。是的,您沒有聽錯,1萬枚,個、十、百、千、萬、1萬……
后來,大家為了紀念比特幣支付購買實物成功,將5月22日定為“比特幣披薩節”。
11年過去,這個節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想起,也不知道是否還會有人去用比特幣來買披薩。
漲得太“香”
對于比特幣、狗狗幣、Shiba幣等加密貨幣產品,中國的監管部門早有定論:這都不是貨幣。
這個定論早在2017年9月份就已由七部委聯合發布,但今天仍有不少投資者和相關市場研究者在熱衷這些“幣”。
主要原因其實就一個字:漲。
從2010年到2021年,比特幣的價格從每個0.1美元漲每個5萬美元水平,翻了50萬倍;
自2013年狗狗幣橫空出世,價格已經從發行時的每枚0.00026美元,漲到近期一度每枚0.5美元,累計漲幅1923倍。
以太坊則在本月站上了每枚4000美元的價格,創出新高。
……
十年漲幾十萬倍。利益面前,即便明知是擊鼓傳花也總會有人心存僥幸。至于“未來趨勢”“技術變革”等不是很明確的高端詞匯,都是給“漲”字這根大肉串添了點孜然。
那么,這些“幣”為什么會漲得這么兇?
不變的總量
具體技術原理就不多說了,我們只需要知道每一種加密貨幣,理論上總數都恒定。比如比特幣,總量2100萬,不會多,可以理解為“限量版”。
緊張的流動
歷經十余年下來,各種話題和概念炒作。種種因素,導致這些“幣”越漲越兇,偶有收跌,但就算跌了也遠遠高于你買入時的價格。
這樣的趨勢就演變成,持有的人越來越多,賣出的越來越少,進而漲得越來越兇,形成一個循環,而在總量還不變的情況下,會導致流通的“幣”越來越少。事實上,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許多加密貨幣,流通性之差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供給和需求的扭曲,導致價格進一步“妖魔化”。舉個例子:
有5個考試的學生,10根鉛筆。
原本可以平均每人2根鉛筆,供需平衡且充足,填個答題卡毫無問題,還有備用的。
但是如果10根鉛筆中,有9根被一個學生持有了。只有1根在流通,流通率只有10%。
那么,其他4個人會爭搶這1根鉛筆,導致鉛筆的供需出現緊張。
而坐擁9根鉛筆的那個學生,就會以那流通緊張的1根鉛筆的價值,形成乘以9倍的財富,成為5個學生中的“鉛筆首富”。
事實上,比特幣的流動性危機已經持續了接近一年。其他類型的加密貨幣隨著價格的提高其流動性也在逐步降低。
這一年時間里,疫情所導致的全球經濟不穩定性激增,連挖幣的算力礦工都不愿再出手自己挖到的比特幣,更何況是那些壓倉大戶。
當然,流動性的緊張只是加密貨幣漲上加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分析人士認為,近段時間,狗狗幣、SHIBA幣等“山寨幣”之所以炒得飛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比特幣太貴了,想要進場成本太高。
至于馬斯克最近說挖比特幣“致使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幅增加”,也可以理解為電費太貴了。
2016年9月27日,航拍機拍攝的四川阿壩州某水電站,畫面中藍色彩鋼板搭建的工房,就是所謂的“礦場”。來源:視覺中國
能買什么?
這個周末就是“比特幣披薩節”了,當年買2張披薩的1萬枚比特幣,現在的價格大約可以買到2000萬張披薩,供3000萬人吃頓飽飯。
能買到東西的“幣”,才具有貨幣的屬性。截至目前,全球范圍內,只有包括馬耳他、愛沙尼亞、瑞士、白俄羅斯、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等部分國家和地區,在測試比特幣支付。
當地時間2020年1月22日,羅馬尼亞克魯日-納波卡,Evobits加密貨幣礦場。來源:視覺中國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強調,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2021年5月18日,互聯網金融協會、銀行業協會、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公告,要求會員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還要求,互聯網平臺企業不得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提供網絡經營場所、商業展示、營銷宣傳、付費導流等服務。
公告稱,虛擬貨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是真正的貨幣,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語重心長地說……
關于這些加密貨幣未來漲跌走勢會如何,難以預測,但風險提示擺在那里已經很多年了,希望大家能有理性的基本判斷。
關于風險識別,有幾項實用小知識分享給各位:
1、 如果有人說“區塊鏈技術國家都承認啦!”然后向您推薦加密貨幣,不要輕信,因為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不是一碼事;
2、 自己辛苦掙來的錢不小心丟了會很心痛。同理,如果是拿來投資也需要很謹慎。了解投資的知識,商品背后的價值和原理。如果買“幣”,起碼也應該好好查查這些交易平臺,企業注冊地在哪、法人是誰、工商注冊的營業范圍都是什么。如果什么都是問號,怎么就敢把錢交出去呢;
3、 鍛煉身體,多喝水,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樂觀看待每一樣事物,按時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