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總工會充分發揮服務企業的法律專業優勢,促進勞動關系和諧及職工隊伍穩定,將法律保護關口前移,打通法治服務營商的“最后一公里”,為港城企業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市總工會獲評全省工會維穩工作優秀等次、2021年度全市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利用網絡成功為農民工討薪紀實案被評為“全國互聯網+工會維權服務優秀案例”;“小易說法”及“勞動爭議調處技巧”兩個普法視頻被評為全省工會學習強會“十大精品課程”。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22年,全市工會加大法治宣傳力度,以《工會法》《信訪工作條例》及《民法典》等為重點內容、以基層干部職工、企業管理者和貨車司機為重點對象開展線上線下法治宣傳活動。一是“關鍵少數”普法送法進基層。結合夏季“三送”活動,市總工會領導帶著課題和法律書籍開展“調研”和“送法”活動20余次,走進縣區、企事業、行業等50余家單位,贈送《工會法》等法律書籍1000余冊。借創文之機,聯合市衛健委等部門開展“送法律、送健康”活動,為100名醫護人員、志愿者和群眾代表送去法律書籍200余本,同時組織法律服務志愿者為職工群眾提供現場咨詢。二是“法治助企·紓困解難”專項法律服務進企業。結合“五一勞動法治宣傳服務月”和“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要求,聯合市司法局、市工商聯開展“法治助企·紓困解難”專項法律服務活動,先后走進行業協會、商會等10余次,為100多名企業家就勞動用工遇到的困惑及經營管理中遇到的法律問題面對面答疑解惑。同時,向企業家們贈送《工會法》《信訪工作條例》等350余冊,并現場宣講《工會法》,引導中小企業依法建會,依法管理。三是開展勞動法治宣傳進學校。灌南縣總工會舉辦“勞動法治進學校、工會助力新職場”活動專場,走進灌南縣中等專業學校,為900余名學生提供就業咨詢和法律服務。四是線上普法影響進一步擴大。在市總工會微信公眾號及“連工惠”平臺發布“小易說法”之文字說、新法說等普法信息20余篇,在“連工惠”APP連續開展工會法答題有獎活動,積極轉發全省工會五一勞動法治宣傳服務月線上答題抽獎活動,共吸引18000多名職工參與。組織全市工會機關干部參與全省第五屆“百萬黨員學憲法學黨章考法律活動”,推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增強憲法法律意識、依憲依法依規履職。贛榆區、海州區等各地工會都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線上普法活動。
在法律服務層面,市總工會健全服務機制。公開招聘11名法律顧問,審核各類文件、合同近50份,有力推動了機關法治化建設。制定《市總工會法律服務經費管理使用辦法(暫行)》,使法律服務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回復有關強化法律服務工作的政協提案3件。結合五一勞動法治宣傳服務月、康乃馨巾幗志愿者進社區等活動,全市工會開展線下普法宣傳50余場次,發放法律書籍1萬余冊(份);在線回復職工法律咨詢60余人次。建立與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案件流轉機制,聯合人社、法院等部門共同協調勞動爭議案件45件;推薦的連云區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和贛榆下口村職工法律援助站被評為全省工會第二批職工法律援助“三化”建設成效顯著單位;命名全市工會法律援助站建設規范單位10家。
在法律監督上,市總工會實施調研推動,開展《江蘇省勞動法律監督條例》實施10周年情況調研,撰寫調研報告,推動勞動法律監督工作開展。贛榆區申報的勞動法律監督案例被評為全省工會優秀勞動法律監督案例。開展企業勞動用工監督評估專項服務行動,累計為60余家企業提供“法律體檢”,糾正違法用工65人次,補發工資59.8萬元,補繳社保費23.5萬元。累計辦理線上線下法律咨詢、投訴、申請援助的有100余人次,涉及農民工50多件,幫助農民工成功討要工資10件,追回工資30余萬元。在與爭議雙方都沒有見面的情況下,通過電話幫助寧夏籍農民工李明科討回工資,工友王中文在李明科的介紹下到工會申請援助并成功討薪,該案例多次被省市媒體報道。(易懷麗 李琳 劉毅)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