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景芳) 現今,在網上看直播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很多人還會打賞一下主播。但讓市民劉先生沒想到的是,自己看場直播居然被人騙了2000元。港城警方發出預警信息,隨著網絡直播的流行,騙子也潛伏進這一行業,讓一些直播變成“直騙”。近期此類警情并不少見,廣大市民、網友一定要提高警惕。
典型案例
前不久,市民劉先生在家中看網絡直播,覺得主播很不錯,想打賞一下。正好,他收到自稱是“主播”發來的私信,說直播平臺有活動,充值可返利40%。劉先生心想,反正自己是要打賞的,充錢還能返現,劃算。于是,他根據對方要求,通過微信轉賬、微信掃碼的方式先后2次共充值了2000元。然而,他不僅沒有得到任何返現,充值的2000元錢也沒有進自己的賬戶。當他想再聯系“主播”和“場控”時,發現自己已經被拉黑。毫無疑問,劉先生遇到的所謂“主播”,是騙子假扮的。
無獨有偶,本省外市的董先生也有類似遭遇,但事發經過與劉先生略有不同。他在看直播時,發現有人在直播間里打廣告,銷售微信前置攝像頭偷窺軟件。董某頓時來了興趣,很快通過微信跟對方聯系。對方表示可以將軟件賣給董某,但除了需要交納購買費用,還要提交保證金、保密費、網絡傳輸費等費用。就這樣,董某分7次共轉賬過去1萬多元,但對方根本沒有發貨,還把他拉黑了。
近期,周邊地區已經發生了不少類似警情,通過警情梳理,市反詐騙中心分析發現,利用直播平臺的詐騙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騙子假冒主播和受害人聯系,引誘其打賞,從而達到詐騙的目的;二是騙子一人或伙同他人分飾多角,以“主播”“場控”“工作人員”等多種身份編織謊言,誘導受害人匯款;三是騙子在直播間內,以微商身份出現,販賣一些違禁品,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這些產品出售,一旦有人上鉤,他們收到錢后便直接消失。
直播間里的活動需謹慎參與
針對此類騙局,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提醒廣大市民和網友,看直播盡量選擇正規、合法的直播平臺。對于直播觀眾發布的購物廣告不要輕易相信,網購還需通過正規網購平臺。同時,對于“主播”“場控”等發起的各類活動,應謹慎參與,特別是遇到要求直接微信掃碼支付的,基本可以判定是騙局。
一旦發現被騙,應第一時間和直播平臺取得聯系進行舉報,或者直接報警。同時,警方也提醒各類直播平臺,應設立嚴格的準入機制,對進入平臺直播的人員嚴格進行審核把關。對平臺本身投放的廣告也要進行梳理審核,不允許有詐騙嫌疑的廣告在平臺播放。對于“主播”或者“場控”私下投放詐騙廣告,或者參與實施詐騙的行為,應該及時報警,對其依法予以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