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金丹丹)東海警方從創新農村警務入手,以打造新型農村警務室為載體,積極創建“最后一米便民警務點”,讓群眾自主參與社區管理的同時,激發他們“助力公安、平安共建”的熱情,探索建設更加因地制宜的農村警務管理的升級版。
陳友愛是東海縣公安局駝峰派出所的社區民警,分管曹浦村、前塢墩村、程莊村、楊大莊村4個自然村和駝峰新區的治安。這4個自然村都是人口較多的大村,且分布的位置比較零散,陳友愛每天都是4個村子來回跑,這個村子的事情還沒處理完,另一個村子又有事催他過去。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不說,關鍵時間都浪費在路上,辦事效率也大打折扣。于是,陳友愛自發創新“最后一米便民警務點”的警務管理新模式。
陳友愛在走訪中發現,老百姓農閑時喜歡聚集在村口商店,買東西喜歡趕集,活動范圍小,且時間固定。他想,如果將每個村中方圓一公里處的小店設置成便民警務點,動員吸納店主成為治安志愿者,便以可更加高效地進行宣傳防范、情報信息收集等工作,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他的想法得到所領導的大力支持,隨后在4個自然村和駝峰新區一共建立了28個“最后一米便民警務點”,平時店主為治安志愿者,所有村民也可以義務加入,共同維護村子的治安。陳友愛采取積分獎勵制度,對義務加入的治安志愿者實行積分兌換禮品的方式,保證“最后一米便民警務點”的正常運行。
治安志愿者們農閑時在村口小店“最后一米便民警務點”協助開展警務工作,農忙時就到田間地頭走訪,開展“逢集問警”工作,做到第一時間收集社情民意,密切與轄區居民的聯系,努力服務百姓。
今年1月,正值冬季風干物燥時節,陳友愛接到“最后一米便民警務點”群眾發來微信稱:屋后小樹林內的樹葉著火,旁邊有曹浦加油站,很危險。陳友愛立即微信聯系附近“最后一米便民警務點”的治安志愿者全力投入救火,一邊趕往現場,在警民合力下終于將火撲滅,有效地防止了火勢蔓延導致加油站起火爆炸,避免了財物損失及人員傷亡。
“最后一米便民警務點”+“逢集問警”+“田間地頭訪”,緊密貼合駝峰鄉的治安實情,迅速在全鄉警務室推廣,初步形成了便民貼心服務、警民共治、關系共融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夯實了農村群防群治主陣地,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這一創新做法也得到了東海縣公安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縣農村警務室進行全面推廣。“讓警務助辦點成為聯系群眾的紐帶,通過建立和完善與群眾的常態化聯系機制,為充分依靠群眾培育情感和信任上的支撐,這是創建農村警務助辦機制的初衷。”東海縣公安局領導介紹說,東海警方在全面推行農村警務助辦機制的基礎上,針對城區實際需要,同時積極探索和建立具有城市社區特點的警務助辦機制,“社區警務3.0”“平安小站”的建設加速了東海警務管理模式的升級,也提升了農村警務工作水平和平安質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