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2022年12月7日 9:00
地 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 許峰
發布人: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朱其松
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 李君儒
發布議題:介紹今年以來連云港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情況
許峰:各位來賓,新聞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是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許峰。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有力領導下,市國資委聚焦質量和效益,會同各市屬監管企業立足本地本土、實體實業,堅持在發展中勇挑重擔,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主要目的是向社會各界通報今年以來我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領導有: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朱其松同志,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李君儒同志。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新聞媒體主要有:連云港日報、蒼梧晚報、連云港廣播電視臺。
在這里,我代表市國資委對各位記者朋友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接下來,請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朱其松同志通報今年以來我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情況。
朱其松: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市國資委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把2022年確定為“基層基礎年”“合規強化年”“質效提升年”,統籌抓好深改革、嚴監管、防風險、強黨建等各項工作,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全面完成,各項經營指標呈恢復態勢?!敦攧湛靾蟆凤@示,今年1—10月份,7戶市屬監管企業:資產總額3060.34億元,營業收入272.84億元,利潤總額5.92億元,上繳稅費16億元。推動縣區理順國企黨建機制的做法被中央、省相關刊物刊發,選送的城建控股集團制作的《夢想金字塔》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2021年度國有企業百大優秀品牌故事”,是獲獎作品中全國唯一的地級市品牌。
2022年重點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推進國企改革,激活發展動力。全市國企改革領導小組以“高分交卷確保走在全省前列”為硬約束,建立定期通報、定期會商和不定期調度等3個機制,激發各責任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各成員單位堅持以點帶面、同向發力、整體推進,市級層面129項任務全部完成。同時,在全省率先啟動國企改革“提標對表、提質增效”新三年行動,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出臺的各項舉措從“紙面”落到“地面”。
二是著力服務發展,彰顯責任擔當。今年,7戶市屬監管企業承擔的33項、總投資308.3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0億元的重點項目序時推進。牽頭設立涵蓋產業、人才、科創等各類基金11支,總規模達99億元,有效助推石化產業、核電項目等落地見效,有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面對突發疫情,發動2萬余名職工投身防疫抗疫,組建一支由1200名國企黨員組成的“春風”志愿服務隊分頭奔赴社區協助抗疫,為承租國有企業房屋、商鋪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租金8484萬元。
三是重抓引領推動,完善考核體系。按照“質效提升年”工作部署,聚焦經營效益,首創“人均利潤”和“對標行業一流”考核指標加分不設上限考核機制。增設“債務壓降指標”“資產負債率”等針對性考核指標。構建“一企一策”“分類分層”考核體系,商業類企業重點考核盈利能力、公益類企業重點考核完成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項及控本能力。對企業重要板塊、重要子公司進行“穿透”考核,增強考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化解矛盾問題,推動輕裝上陣。緊盯整合重組遺留問題、資產注入不到位、相關公司債權回收、職教幼教教師退休待遇等難點、重點,組建工作專班,同向發力、同步攻堅。今年共壓減20戶各層級企業,清理9項“兩非”資產,連云礦業破產處置加快推進,堿業公司實施異地搬遷發展,牽頭、配合的涉糧巡視6項整改任務全部完成。
五是夯實黨的建設,護航改革發展。立足“牽頭抓總”職能,把黨建考核結果作為系數代入年度高質量考核,結果與市屬監管企業領導人員薪酬直接掛鉤,壓實企業黨委抓黨建的主體責任和黨委書記的“第一責任人”責任。圍繞組織功能優、公司治理優、人才建設優、企業文化優、改革活力優,黨建強、發展強等目標,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建成、投用員工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和國企公車在線監督平臺。推動灌云、東海、贛榆相繼成立國資辦黨(工)委和國企服務發展中心,實現“管資本就要管黨建”。督促市屬監管企業制定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組織開展黨務工作突出問題排查,清朗發展環境。
今天主動發布的內容就這么多,謝謝大家。
許峰:為了讓記者朋友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接下來進入互動環節,歡迎在座的媒體記者提問。
記者:請問國企公車在線監督平臺是如何運作的?
許峰:感謝您的提問。為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切實加強對市屬國有企業公務用車的有效監督,市國資委黨委搭建了市屬國企公務用車在線監管平臺,并出臺《公務用車管理十條實施辦法》和《在線監管平臺管理辦法》。目前,7戶監管企業385輛公務用車已全部統一標識、統一安裝定位、統一納入在線監督。該平臺對監管車輛進行實時軌跡監控,社會公眾如發現車輛違規使用可撥打車身標識上的號碼舉報,對反映國企公車使用管理問題的來電和平臺巡查中發現的異常運行使用情況,由市國資委移交相關部門核查,情況核實后及時反饋,涉嫌違紀的一律嚴肅查處。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謝謝。
記者:據了解,市國資委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出臺了“九必須”制度,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李君儒:感謝您的提問。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堅持人民至上”的總體要求,緊扣市委市政府關于“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的決策部署,立足“以管資本為主”的職能定位,做到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監管和服務,市國資委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九必須”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是必須堅持“首問帶辦”制。要求全體國資監管干部樹牢“人人、時時、處處都是營商環境”的責任意識,在遇有外來人員進入辦公區時,要主動詢問、主動引領、主動協調、主動服務,切實做到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
二是必須堅持“馬上就辦”制。對于上級特別是市委市政府要求辦理的事項、職責范圍內相關市場主體需要解決的事項等,要在深入研究、履行決策程序后馬上就辦,全力以赴強推進、爭分奪秒解難題,力爭做到“簡易事項不過夜、復雜事項不隔月、疑難事項不跨年”。
三是必須堅持“牽頭領辦”制。對涉及發展全局的機關事業單位所辦企業脫鉤整治、連云礦業破產處置、國企改革、風險防控、房租減免等重大事項,分管領導要按照委黨委決策部署,狠抓責任落實、壓茬推進。
四是必須堅持“限期會辦”制。對重大復雜、疑難事項,按照已經出臺的“點對點服務企業和縣區工作機制”以及責任分工,牽頭領導負責對未完成事項進行動態追蹤、定期會商、多流程并聯,著力構建“協調推進、督查反饋、考核評價”的工作閉環,全力加快攻堅、狠抓落地見效。
五是必須堅持“一次告知”制。要求全體國資監管干部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相關人員來委、來電辦理或咨詢有關事項時,經辦人員須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或不予辦理的理由,堅決不讓對方跑兩次甚至多次。
六是必須堅持“無事不擾”制。著力精簡可有可無的考核、督查、會議、文件,堅決避免表態多、調門高、擺花架子、搞面子工程現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可查可不查的事項堅決不查,可開可不開的會議堅決不開、可要可不要的材料堅決不要,讓監管企業能夠集中精力抓改革、心無旁騖謀發展。
七是必須堅持“協同聯動”制。在對監管企業進行督查、考核、驗收時,多采取“多事項捆綁、多處室聯合”方式,對涉及的關聯事項進行整合、一次性完成,避免反復折騰,避免企業重復接待,切實做到“監”在關鍵處、“管”到點子上。
八是必須堅持“權責清單”制。嚴格對照“兩法一條例”和已經出臺的“重大事項管理辦法”和“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等,依法依規履職行權,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對于市場主體的合理訴求,少說不行的千般理由、多想能行的萬種辦法,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結果。
九是必須堅持“違規必究”制。充分運用“三能機制”,對發現的吃拿卡要、推諉扯皮、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和“隱形門”“玻璃門”“旋轉門”等抹黑委機關形象、損害營商環境的,發現一起將通報一起、查處一起,堅決不讓問題有蔓延擴大、造成影響的機會。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謝謝。
記者:請問市國資委在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之后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
李君儒:好的,感謝您的提問。
國企改革沒有終點。2022年一頭擔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一頭擔著對標一流落實落細改革舉措,能否乘勢而上、縱深推進各項改革切實鞏固提升改革成效至關重要。市國資委以“系統施治,變慣性落地為乘勢而上”為出發點,聚焦質量和效益,重點圍繞“三增兩降雙減”即:增權益、營收、利潤,降成本費用、負債率,減少虧損額、虧損面,部署開展“提標對表、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力爭通過三年時間,讓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讓做強做優做大、保值增值增效的能力更強、水平更高。
當前,我們正在圍繞鞏固、拓展、提升、放大改革成效,加快推進“三個方案”:一是由市國資委牽頭提出、全市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印發了“提標對表、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總體方案,二是由市國資委會同第三方專業機構制定、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一企一策”指導方案,三是由各企業對照總體方案、指導方案,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實施方案。這三個方面方案就是接下來三年時間里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具體施工圖和作業面,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出臺的各項舉措從“紙面”落到“地面”,切實防止“書面改革”“一陣風改革”,真正讓改革成為國有企業增活力、提效益的動力源和壓艙石。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謝謝。
許峰:各位來賓、新聞媒體朋友,由于時間關系,記者提問到此結束。
借此機會,再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持!希望大家與我們一起繼續傳遞國資改革正能量,傳播國企發展好聲音,為“勇挑大梁”貢獻國資國企力量!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總值班: 王夫成 劉昆 編輯: 劉昆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