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28日上午,在扁擔河路上,穿著紅馬甲的張秋榮一手拿著夾子,一手拿著垃圾袋,正在撿拾路邊草坪上的垃圾。30年前,張秋榮成為海州區路南街道朝陽社區的一名志愿者,只要社區、居民有需要,她總是沖在最前面。退休后,她更是發揮余熱,一直在盡自己所能幫助鄰里,堅持義務做好事,不圖名不圖利,被人們稱為社區里的“熱心阿姨”。在她的帶動下,家人也非常熱心,經常盡自己所能幫助人。
熱心助鄰美名揚
“老謝,這是我給你買的早餐,你趁熱吃。”張秋榮一大早拎著早餐來到鄰居謝素珍家中,把早餐放在桌子上后,她就開始刷鍋洗菜,幫謝素珍打掃家里衛生,忙完這一切,已經上午10點多,她將圍裙解下又急匆匆去幫謝素珍接孫女放學。
“老謝是我20多年的鄰居了,就像家里人一樣親,她有困難了,我肯定要上前幫一把。”張秋榮笑著說。謝素珍的老伴多年前去世了,謝素珍獨自生活,前不久,她騎車摔倒了,行動不便,張秋榮得知后不但傾心照顧她,還幫助她料理家務事。
張秋榮就是這樣一位樂于助人的人,平時和鄰居們相處非常融洽,正因為張秋榮的熱心腸,多年來,鄰居們家里有事第一時間總會想起她。“張姐,能不能幫我接下孩子?我中午有急事要去處理。”“張姐,能不能來我家和我一起縫被子?”……只要張秋榮能做到,鄰居們的困難她總是義不容辭。
社區里的優秀志愿者
昨天上午,筆者在扁擔河路上看見張秋榮,她拿著夾子正在清理路邊草坪里的垃圾。她的這一舉動已經堅持了大半年了,每天早上固定時間來到路邊,先清理一遍草坪里的垃圾,待中午再來巡查一遍,要是有垃圾出現,她繼續清理。這清理垃圾的活看起來輕松,但時間久了卻很累人,張秋榮有時候中午回到家經常腰酸背痛,為了不耽誤第二天的清理工作,她晚上都要抹上藥酒歇一個小時。
“張姨每天早上7點就出門,把路邊的垃圾清理干凈,晚上還負責轄區的巡邏工作,多年來為我們社區環境衛生做出了貢獻。”朝陽社區黨委書記盧芳感激地說。
“我是社區的志愿者,既然加入了這個隊伍,我就要把每一件事做好。”張秋榮說。30年前,她加入社區的志愿者隊伍。糾紛調解、環境衛生、社區志愿活動統統都有她的身影,只要社區有需要,電話一叫她總是立刻就到。
良好家風代代傳
張秋榮多年來以她的行為傳播著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平凡的小事感動著人們的心靈,她的樂于助人也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向她學習。丈夫孫正幫非常支持她,每當張秋榮告訴他要參加志愿活動時,孫正幫就負責將家中的飯菜準備好。他總說:“妻子熱心助人是好事,我要支持她,把家務做好,不給她添負擔。”
張秋榮不僅影響著身邊的眾多人,連她的家人也加入樂于助人的行列中。她的女兒孫靜也是一名非常有愛心的人,多年來她自愿無償獻血,每每看見有家庭不幸的人需要捐款,她總會奉獻自己的愛心。
“多做好事是我做人的本分,能為大家服務我感到非??鞓贰N疫€要繼續盡自己所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張秋榮告訴筆者,同時,她也在不斷給孩子做好榜樣,希望孩子能將樂于助人的良好傳統傳承下去。(□ 武娜 黃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