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徐譽寧 閆玉梅)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對于家住海州區新浦街道菜市社區的程明珍來說,這句用來詮釋愛情的話同樣適用于親情。今年58歲的程明珍20多年如一日,幾乎放棄了個人娛樂生活,悉心照料婆婆和媽媽。婆婆去世后,她每天24小時陪伴在媽媽身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句話。她的孝心感動了下一代,也在鄰里間傳為佳話。
“一條大河波浪寬……”早晨8點多,還未走進程明珍的家里,就聽見一陣悠揚的歌聲,循著聲音望去,在南邊的陽臺上,程明珍正一邊蒔花弄草,一邊聽媽媽齊桂明唱歌。今年87歲的齊桂明雖然腿腳有些不太利索,但是精神狀態很好。程明珍告訴筆者,唱經典老歌一直是媽媽最大的愛好,即使幾年前,媽媽的腿摔傷不方便出門,但她依舊保留這個習慣。因此,一直以來,每天早晨吃完飯,她都會將媽媽攙扶到陽臺上唱歌,順便陪老人聊天。
程明珍陪媽媽一起看電視。
“媽媽,你看我種的西紅柿已經掛果了,過陣子你就能吃上了……”齊桂明一首歌唱完后,程明珍指著一旁剛剛掛果的西紅柿對媽媽說。看著這些富有生命力的果實,齊桂明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旁人看來,這是最尋常的家庭生活場景,但這對于齊桂明老人來說,卻是最溫馨幸福的時刻。“我認為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老人。”齊桂明說,她與女兒一家生活了20多年,女兒和女婿一直對她很孝順。6年前,她摔傷了腿后,身體就不太好,女兒便專心在家照顧她。晚上陪著她睡覺,早晨陪她唱歌,下午還會將她攙扶到走廊上,坐在窗戶前,陪她看看外面的風景,講一講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細心的女兒還會為她準備一份水果,利用這個時間給她按摩。在她看來,她的女兒就是她貼心的“拐杖”,有這樣的晚年生活讓她很滿足。
這些年,程明珍夫婦的孝心感染了很多人,她的女兒伏星嬡更是被父母的孝心深深打動。伏星嬡告訴筆者,2018年,她的奶奶去世了,去世前,她的父母悉心照顧奶奶和外婆兩個人,媽媽好幾次因勞累而生病,但是媽媽從未有過怨言。奶奶去世后,他們繼續悉心照料外婆。為了陪伴外婆,媽媽經常推掉同學聚會和朋友的邀請。一直以來,媽媽都沒有出去旅游過,甘愿守護著外婆。
其實,程明珍不僅孝順,還是遠近聞名的大好人。早年間,程明珍從單位下崗,在海州區市場路附近曾經營一家小型煙酒店。在煙酒店的附近,不少老人都是一個人居住,程明珍還經常上門幫助他們。家里做了好吃的,她也會主動給老人們送一些。
大約5年前的一天,有一位姓陳的老人經常去煙酒店串門,但是那兩天都沒有過去。因為這位老人也是獨居老人,程明珍特別擔心老人,便主動到老人家去看望老人。她到了老人家才知道,老人因為發燒,一直躺在床上。見老人一天沒吃飯,程明珍趕緊買來肉和蔬菜,為老人包了餛飩。老人生病期間,程明珍每天都上門看望老人,直到老人痊愈,這讓老人十分感動。
“我都記不清父母做了多少好事,在平時的生活中,媽媽還經常教育我‘勿以善小而不為’。”伏星嬡說,這些年,她的媽媽還會擠出時間去做義工。受媽媽的影響,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她也去社區做了1個多月的疫情防控志愿者。
伏星嬡說,從父母照顧奶奶和外婆的經歷來看,她認為老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子女的陪伴。有了父母的榜樣力量,在父母老去的時候,她也要時刻陪伴在父母身旁,細心地照顧他們,將父母的好品質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