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張晶晶 王華林)“在社區工作了那么多年,和居民都處出了感情,我打心底里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越過越好。只要居民有需要,我肯定要盡全力幫助他們。”說話的金榮是市開發區猴嘴街道鹽坨社區的退休老書記、老主任,在社區工作的20多年里,金榮從來不在辦公室坐著,大街小巷、居民家就是她的辦公室,她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帶領群眾脫貧奔小康的職責扛在肩上。2008年,金榮還榮獲市首屆道德模范提名。
社區居民卜師傅和妻子都是企業的下崗職工,夫妻倆雙雙下崗之后,家里便一下子斷了經濟來源,一家人的生活開支成了夫妻倆的心頭大事。“要不,咱們開個飯店吧?”“開飯店好是好,可是現在咱家一點積蓄都沒有,怎么開?”在家里盤算不出辦法,兩口子便到社區找金榮,“找找金主任吧,請她幫忙想想辦法。”有了創業想法的夫妻倆便到社區找主任金榮“支招”。
聽完了夫妻倆的講述,金榮略微思考便應了下來。“你們倆有這想法很好,心思活絡,肯吃苦,日子才能越過越好,錢的事情我來幫你們想辦法。”為了幫夫妻倆找到創業的啟動資金,金榮跑前跑后為他們想辦法,最終幫助他們申請了小額擔保貸款,并由自己作為擔保人。“只要你們好好干,日子肯定能過好,生活水平也能上得來,加油,我對你們有信心!”小飯店運營后,偶爾資金周轉不開,金榮仍然跑前跑后地為卜師傅家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幫助他們渡過難關?,F在,夫妻倆的飯店越開越好,家里的經濟狀況也明顯改善,“得感謝金主任,沒有金主任,就沒有我們家的今天!”說起金榮,夫妻倆言語里充滿敬意。
居民周成瑞一家是外地搬來猴嘴的,初到猴嘴人生地不熟,他本身又有殘疾,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就靠妻子賣涼菜掙些錢,周成瑞偶爾偷偷跑跑“紅三機”,賺點錢貼補家用。家里兩個孩子都要上學,生活捉襟見肘。“小周,你們家這樣不行,你這偷偷跑‘紅三機’也不是個事,本身這個事情不允許不說,你這個身體條件,對自己來說也危險。”了解到周成瑞一家的情況,金榮主動找到他們,想拉一把,幫助他們過上好日子。周成瑞的妻子做飯的手藝很不錯,經過反復商討,周家最終開起了小吃部,慢慢地開起了飯店,日子也紅火起來。
“現在好了,不用像以前一樣,到了兩個孩子交學費的時候就犯愁?,F在只要孩子想上,我們就堅持供到底!”在周家奔小康的路上,只要遇到問題找金榮,她總是忙前忙后地幫著張羅,到最后,家里有些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也請金榮幫忙參謀,孩子上大學也請金榮幫忙參謀,“我們是外地搬過來的,是金主任讓我們找到了家的感覺,在我們心里,金主任就像家里的姊妹,可以信賴,可以依靠。”
鹽坨社區轄區內有很多居民都是以前運銷站、供銷社的下崗職工,有的甚至是夫妻倆雙雙下崗,失去了工作后,生活變得異常艱難。“看到居民家里日子不好過,我也覺得很焦急,家家都要過日子,沒有工作就沒有經濟來源,這怎么能行?”為了幫助居民找工作,解決“飯碗”問題,金榮在社區成立了就業援助中心,積極聯系轄區內的企業,了解企業用工需求,收集招聘信息,并主動聯系符合條件的居民前往面試,應聘。居民老江因為下崗時年齡比較大了,找工作很困難,家里失去了一個經濟來源,生活水平明顯下降。金榮多方打聽,為他找了一個保安的工作,“現在有了保安證,找工作也沒那么難了,一個月2000多塊錢,夠家里日常開支了,不為生活犯愁,心里舒坦多了。”干了10多年保安,已經年過六旬的老江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金榮是真不孬,有什么事都替我們想著。”
在社區工作的20多年,金榮精心照顧轄區里的孤寡、空巢、三無老人,為他們買衣物、送吃的,老人夜里或者刮風下雨的時候,生病了,一個電話,金榮就帶著社區的工作人員,用輪椅推著老人上醫院。“居民選了我,我就要對大家負責任,幫助他們過上好日子,既是對他們信任的回饋,也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金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