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成,國無信則衰。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石,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標志,也是每個社會公民的立身之本。連云港重視誠信建設,夯實制度基礎,推廣誠信風氣,挖掘典型案例,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誠信”二字的力量。
制度引領 夯實基礎
上半年,連云港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辦法的通知》《連云港市城市管理領域失信懲戒辦法》《連云港市藥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行為信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信用體系建設文件,為創新社會治理、強化協同聯動、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重要保障。與此同時,我市還印發了《城市信用狀況監測預警指標任務分解表》《2020年連云港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等文件,深化涉金融領域、政務失信專項治理。頂層設計不斷優化,精準政策不斷出臺,城市誠信意識廣泛傳播,誠信的力量不斷生長。
行業融合,典型示范
港城圍繞應用求突破,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采用誠信“紅黑榜”管理,對全市300余家單位的信用情況進行評價。在誠信經營方面,推進“誠信打卡”進市場,海州區156家餐飲店、美發店、菜市場等各個行業的商戶們,手持誠信圖板,定格承諾瞬間;將文明交通納入信用管理范疇,失信記錄記入信用檔案,使文明交通意識深入人心;建設“六大信用體系、一個信息平臺”實現醫療保障領域積分制、全過程、立體化信用管理;開展“誠信連云港”系列評選,樹立誠信典型,弘揚誠信美德,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誠信市民,塑根鑄魂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有了文明的市民城市才有發展的動力。一群好人,滿城春風,“誠信鄉醫”吳軍業恪守承諾行醫38載,做鄉村百姓健康守護者;“誠信老板”陶文亮,砸鍋賣鐵為員工買“五險一金”;誠實守信模范劉步云、劉華成父子,兩代人堅守在烈士陵園……不僅有好人好事踐行誠信諾言,自助圖書館、整齊排放的愛心雨傘、無人售貨超市等場所和設施體現了港城人誠信的內涵,為這座城市撒上文明的暖陽。
獎懲機制、制度保障,都是外在約束;更重要的是在心中播下誠信的種子,樹立“無誠則無德,無信則事難成”的觀念。連云港不斷播撒“誠”意,讓居民收獲感動,贏得幸福,隨著誠信之花處處開遍,城市將更加文明,生活將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