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又是一年重陽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重陽節也是敬愛老人的節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咱們海州有許多“寶藏老人”,他們即使退休,還依然發光發熱。為“寶藏老人”打call,快去看看他們的故事吧!
老年模特隊封候平
說起T臺模特,人們的印象中通常是身材高挑、纖瘦,漂亮的年輕人,而今卻有眾多步入夕陽的老年人走上T臺,分享著T臺的高雅、驚艷,靚麗與快樂。這不,江化社區封候平阿姨組織了一支老年模特隊,這是一支由30余人組建的業余老年模特隊,平均年齡過半百。
模特隊自成立以來,在封候平阿姨的帶領下,在市區內多次進行演出,隨著隊伍的不斷成熟,各項規章制度也逐漸形成。至于參加訓練前后的差別,隊員們最有說服力,訓練前,走路姿勢不好看,訓練后,養成了生活中也注重昂首挺胸、儀態優美的習慣,臉上洋溢著自信,現在對美的感知能力也提高了,衣服的搭配更科學了,生活更有信心,更熱愛生活了。
社區文藝骨干顧世寶
顧世寶,1944年出生,他秉承著“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精神,一心為社區精神文化建設忙碌著。在空閑時間,熱愛唱歌的他便找尋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組建了新建社區藝術團。
成立當天,顧世寶非常的開心,他說:“有了社區藝術團,社區這些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就更豐富了,也終于圓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夢想了”。顧世寶年輕的時候就熱愛唱歌,但是忙于事業和家庭,就擱置了自己的愛好,現在重新撿起來,激情滿滿。
社區名人徐紹春
徐紹春老人是興業社區一位很有知名度的老人,雖年已70多歲,卻從不服輸,特別是對文體娛樂情有獨衷。
組織的腰鼓隊、秧歌隊、健身操隊、“興業社區夕陽紅俱樂部”、“連云港市新浦區老年人東旅休閑健身俱樂部”、休閑俱樂部老年飆車隊,更是讓其家喻戶曉。老人還自編民間小調如《四個大嫂歌唱科學發展觀》、《逛港城》等,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讓黨的政策深入人心。
45年教齡的老教師李津生
今年83歲的李津生是一位有45年教齡的老教師,“沒退休前,我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每天至少保持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我知道,沒有雨傘的孩子只有自己奮發努力。”李津生這樣告訴小編。
年輕的時候,李津生以教書育人為己任;退休以后,他依舊時刻關注教育事業發展,讀書看報瀏覽最新資訊,走進社區為孩子們分享學習經驗。如今,隨著年齡增長,李津生耳朵已漸漸聽不清楚,但是他樂觀的心態,和藹的笑容依然是社區這個大家庭最好的財富。
百歲老人楊加英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佳節,新浦街道龍苑社區的楊加英老人在這天也迎來了她的百歲生日。楊加英老人經歷過饑荒年代,含辛茹苦撫養大了兩個子女,二十多年前因一場意外,導致楊如英老人腿腳不便,兒子兒媳毫無怨言的照顧老人二十余年。這一份孝心也感染了這個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論子女工作如何繁忙,他們都會定期看望老人,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
對于正值重陽節的生日,老人也教育子女要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在社區這個大家庭中營造了孝老愛親、文明節儉的良好家風,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組建老年淮海戲團楊秀蓮
楊雪蓮,古樓社區淮海戲團的團長,組建古樓社區淮海劇團已經19個年頭了。目前有16位成員,他們中最大的已有80歲高齡,這支老年劇團,改編和創作了一些傳統的淮海戲劇目,使之成為有教育意義的新劇目,寓教于樂,為轄區居民帶來可知、可感的文化生活。為了能夠呈現出最好的演出效果,她定期帶領淮海戲團排練,只為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古城人民。
楊秀蓮說:“淮海戲是她一生熱愛的,能聚集這么多真正愛戲的人是她始料未及的,能逗樂古城人她樂意看到的,晚年歡樂的戲曲生活他感到非常滿足。”
書畫愛好者張金宏
新海電廠退休職工張金宏已經74歲,自幼愛好書法,常以臨習古碑帖、揮毫作畫為樂。張金宏為人謙和低調,一再強調自己愛好書法只為養性,是自我娛樂。據他的老伴介紹,自退休后迷上書畫,張金宏多次參加各種書畫展并獲獎,至今已獲獎100多次,其作品也入選多部書畫選集。
張金宏總是閑不住,他常常向社區居委會毛遂自薦,主動為社區做事。“他是我們社區的‘大書法家’!”西大嶺社區負責人說:“他經常義務為社區書寫宣傳標語,春節前參加義務寫春聯活動,用書法為祖國慶生……”
現在,書畫成了張金宏老人每天必習的功課,在翰墨飄香的日子里,他以筆墨紙硯為伴,在享受著書法藝術帶來快樂的同時,精神生活也逐漸充實,身體日益健康。“我會繼續走自己的路,追逐我的丹青夢。”
運動達人羅加文
羅加文老人退休后愛上了柔力球,近20年來,只要不下雨,她都堅持鍛煉。兒女孝順家庭幸福的她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幫助他人、帶動全民健身中。她組建了一支柔力球,每天早上6點半義務帶著大家練習柔力球,隨著隊伍的壯大,球技的進步,玉帶社區柔力球隊多次獲得省、市獎項。柔力球這項運動動手、動腳又動腦,健康向上的羅加文讓這項運動伴隨自己走過幸福晚年時光,也讓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庭,認識趣味相投的朋友,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愛好文藝的老人陳廣友
陳廣友,“旱船”非遺傳承人,組建浦河社區春天藝術團已經15個年頭了,目前有固定團員16人,大多都在60余歲。他帶領藝術團的團員們定期開展學習、排練和文藝演出,快板、舞蹈、鑼鼓、旱船等豐富多彩的表演深受居民群眾的歡迎,在他的帶領下,團隊通過各種演出拿到過區、辦事處和社會組織的各類獎項。
社區志愿者成以田
在紅旗社區,65歲的志愿者成以田師傅是社區的一名退役軍人,他時刻銘記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疫情防控站崗執勤期間,成師傅和社區工作者們排班站崗,不畏寒冷從始至終。創文期間,成師傅每天堅持清理轄區內亂堆亂放,不怕苦不怕累,認真地清運主干道路旁和衛生死角的垃圾。
“這么熱的天,看到成師傅不辭辛苦的清理垃圾,我以后都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了!”有群眾說道。成以田退休后,依然關心著社區,他經常幫助轄區居民,不時解決群眾生活上的問題和困難,并動員和鼓勵居民支持社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