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十三五”以來,全市人社部門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建成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范圍持續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升,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社保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您好,我想問下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費都有哪些繳費檔次,不同檔次以后領取養老金有什么不一樣?”近日,市民周紅來到市人社綜合服務大廳,咨詢起養老保險費繳納相關事宜,她說:“我今年40歲了,現在交養老保險正好,這樣15年后我就能和退休人員一樣領取養老金,實現‘老有所養’了。”
市人社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國家針對沒有固定工作、失業和再就業人員實施了靈活就業養老保險,以實現國民老有所養。事實上,養老保險只是社保制度體系建設的一個部分。近年來,我市嚴格落實落細社保領域各項重大政策措施,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如今,預防、補償、康復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初步形成,統籌城鄉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更加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中人”待遇計發、職業年金歸集等工作全省領先。
社保覆蓋范圍持續擴大
在我市,像周紅一樣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人員還有很多。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依法依規推動參保擴面,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從城鎮擴展到鄉村,從企業職工擴大到各類人員,從就業群體擴大到全體居民。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起,我市所有符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等繳費困難人員,均由市政府為其代繳養老保險費,代繳標準為每人每年300元。
“十三五”期間,我市還全面啟動實施了“同舟計劃”,要求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機場工程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杜絕“未參保、先開工”甚至“只施工、不參保”現象。現如今,港城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在招標文件中均明確了參加工傷保險的條款,切切實實保障了廣大農民工的切身利益。
“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也讓一些職工面臨失業風險。關鍵時刻,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三位一體’功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市人社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2020年,我市陸續出臺了援企穩崗、階段性降低費率、技能提升補貼和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等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
截至“十三五”末,我市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97.1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47.5萬人、工傷保險參保58.43萬人,分別較“十二五”末凈增16.41萬人、8.3萬人、4.93萬人,增幅分別達到9.08%、21.17%、16.7%。與此同時,參保人員結構持續優化,企業職工參保的占比逐年增大,市區企業職工參保占比由“十二五”末的64.99%升至69.46%。
社保待遇水平穩步提升
“自2012年退休以來,我的養老金已從當年的每月1000多元漲到如今的每月3000元,不僅吃喝不愁,還能有閑錢給孫輩買些吃的玩的,很滿足。”提起養老金,家住海州區的退休人員劉華心里樂開了花,她樂呵呵地說:“養老金年年漲,你說高興不高興?”
和劉華一樣,家住東海縣張灣鄉的村民秦阿姨也感受到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節節高”。“記得剛開始那會兒每月只能領取60塊養老金,現在都已經160塊了,雖然錢不多,但是心里歡喜、踏實,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秦阿姨坦言,她兒女孝順,平時和老伴兒忙活著十多畝土地,吃不愁、穿不愁,存折上的養老金沒怎么用過。今年過年,她用養老金給兒女以及孫輩們包了一個紅包,孩子高興,她自己也開心。
筆者了解到,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自2004年以來,我市已連續十六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2020年,我市月人均養老金較“十二五”末增長32.6%;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160元,較“十二五”末增長53.38%。(□ 肖婷婷 楊宗峰)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