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隨著連云港水環境治理力度持續加大,國省考斷面和入海河流水質不斷好轉,22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及15條入海河流2019年全面消除劣Ⅴ類,2020年6個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和優Ⅲ斷面比例雙雙實現百分百的滿分答卷。
綠水繞城再現港城
一大早,家住西鹽河的張雪玲老人同往常一樣,來到河邊的小游園里打太極。誰能想到在幾年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的黑臭河呢?老人回憶說:“那時候周邊環境確實不太好,少有人來這邊溜達。”
西鹽河是市區的主要行洪、排澇通道,也是重要的景觀河道。受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等因素影響,西鹽河曾長期為黑臭水體,2017年,西鹽河的鹽河橋斷面為全省唯一一個劣V類國考斷面。為提升西鹽河水質,市相關部門聯合海州區聯合發力,針對入河污染源,逐一開展排查、整治。為盡快補齊雨污分流短板,海州區投入5億余元,對118公里的城區主次干道污水管網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甲子河澗溝、青龍澗溝、西門澗溝、易居公館澗溝4條排污溝截流整治,城區污水收集率顯著提升。同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籌資機制,針對流域內農村生活污水、畜禽和水產養殖廢水等問題,投入10億余元進行整治。為減少工業污染排放,先后關閉沿河的德邦興華、雙菱化工等4家重污染企業,整治沿河“散亂污”企業56家,關閉取締畜禽養殖場(戶)2300余家。
市生態環境局水處處長王學連介紹,通過科學謀劃、精準施策,我市探索出一條具有連云港特色的治水之路,僅用了3年時間,西鹽河即實現了從劣V類水到優Ⅲ類水的華麗蛻變,美麗的港城,又見清水繞城郭。
水韻港城更加秀美獨特
西鹽河的嬗變僅是港城打贏碧水保衛戰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港城通過控源、截污、活水、綠岸等一系列工程讓水韻港城再現,讓美麗連云港更加靈動。
控源是打贏碧水保衛戰的關鍵。2020年全市新發現“散亂污”企業54家,全部完成清理整治,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80起,行政處罰5333萬元。與此同時,我市還對全市1587家規模畜禽養殖場完成污染治理,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治理率均達100%;提高畜禽糞便利用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7.03%;推動完成小散養殖場污染治理23316家,治理率達98.36%。此外,去年我市還對288艘400總噸以上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按照船舶污染物“零排放”要求實施鉛封管理;完成295艘本市籍400總噸以下小噸位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工作。
“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全市13個省級以上工業聚集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完成6個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配套管網建設,實現鄉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覆蓋,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14.9萬噸/日,500噸以上污水處理設施總能力達83萬噸/日;此外,我市還推動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市1438個行政村已完成治理949個,治理率為66%。
創新機制激活城市水環境系統
在積極地做好水環境整治的同時,我市通過一系列的機制重新激活城市水環境系統,讓整個城市水自由的循環起來。
“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實施水生態修復。石梁河水庫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加快推進,55公里的環庫道路基本完成,生態復綠面積超100公頃,4個入庫河口濕地建設加快推進,岸線生態面貌持續刷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全市水生態修復建設,建成東港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示范工程,完成薔薇河下游段清淤、大浦河尾水達標生態湖建設等6項水生態修復工程,新增受保護自然濕地481公頃,新增濕地修復面積1200畝。與此同時,我市還大力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燒香支河、西鹽大浦河等一批河道清淤活水工程建成發揮實效,車軸河、魯蘭河等骨干河道疏浚加快推進,8座活水調水控制閘站實施除險加固,全市河道堵點接連打通。
精細管理讓城市水環境保護可持續。“十三五”期間,我市組織對全市51條河流沿線排口進行排查,制作“排口分布一張圖”。對汛期污染嚴重的薔薇河流域及古泊善后河流域沿線270個排口全部明確、落實管控調度責任人,盡量降低農田回歸水的不利影響程度;2020年汛期污染較2019年明顯降低。組織開展碧水保衛戰專項幫扶,累計發現問題390余個,推動問題整改。對全市118個斷面每月開展監測,每月通報水質情況,我市還按照“誰超標、誰補償,誰達標、誰受益”的要求,對20個水環境區域補償斷面考核,通過獎罰雙向補償的經濟手段,傳遞治污壓力。(周瑩王從帥王雅萱)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