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晨晨 王成)“暴雪藍色預警!連云港南部等地12小時內積雪深度將達5厘米。”看著手機里的天氣預報,筆者感到一陣寒意,因為當時,筆者正與其他四位同行,在開往位于灌云縣開山島的船舶上。時值正月十四,元宵節前,可是不作美的天公,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
(攝影:牟進勇)
此前,我們在諸多有關王繼才夫妻守島的報道中,領略了開山島冬天的“濕冷”,如今親身體驗,也算是刻骨銘心的記憶了——風雪中的開山島,透著一股冷峻和巍峨,仿佛矗立在海岸邊的衛士,似已沾染上王繼才的堅毅氣質,這是筆者此前登島時不曾有過的感覺。
當然,因為此前得知當晚央視將播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對于王繼才夫婦能否獲獎,我們并未提前得知,但卻懷著無比憧憬的心情等待結果的出爐。終于,晚八點,頒獎盛典準時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借助柴油發電機帶來的電力,我們跟王仕花端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當進行到第六個“人物”時,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報出了那兩個熟悉的名字:王繼才和王仕花。我們一陣雀躍。
(攝影:牟進勇)
“浪的執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要國先安。三十二年駐守,三代人無言付出;兩百面旗幟,收藏了太多風雨。濤拍孤島岸,風頌赤子心。”當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抑揚頓挫又飽含深情地讀出上述文字時,我們明顯看到了王仕花眼中的堅毅和感動。“孤云心浩然”,王仕花凝視著屏幕中的王繼才,眼圈濕潤了。
一夜大雪之后,島上氣溫驟降,十分嚴寒,尤其在夜間一兩點鐘,筆者即便蓋了四床棉被,也被生生凍醒。幸而早上沒有積雪和霜凍,所以起來行走還方便。這次登島輪守的是劉文金、馬洪波和武建兵三位民兵,為了迎接《光明日報》一行人和市委領導的元宵節慰問,他們早早起來,跟隨王仕花升完國旗便收拾起內務,清理島上衛生。
王仕花也不顧嚴寒,在島上走走停停,徒手撿拾些垃圾,清理清理路邊枯葉或石子。此前,王仕花剛剛參加央視春晚的錄制;2月15日,又馬不停蹄前往南京,參加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學習全國“時代楷模”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巡講,如今回到“老家”,在環島的清理中,不免又睹物思人,回憶起以前的日子。
32年的艱苦歲月中,在這片小小的孤島上,夫妻二人邊巡邏邊開荒。在沒有電視、沒有廣播的日子里,觀測、監視海上、空中情況,記錄海防日志,幾乎成為生活的全部。據統計,夫妻倆三十多年來僅有五次不是在島上過春節。他們早已把這座島當成了自己的家。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仕花的思念之情更深了:“我們家老王對過節沒什么講究,東西吃進肚子里,別人也不知道,所以,每年我能簡單就簡單。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我們就自己稍微改善一下伙食,其實我們不在乎吃,在乎的是兩個人在一塊的那種感覺。”
因為王繼才去世沒多久,按照地方傳統習俗,家中有亡者,一般不會過節,以示對死者的尊重和緬懷,尤其是王仕花一直處于悲痛之中,根本無心過節。看到她失落的情緒,又想到團圓之日,身邊無兒無女的王仕花,三位守島民兵便拿出了備好的元宵——雖然沒了喜慶的氛圍,大家卻都懷著無限的緬懷之情,陪著兒女不在身邊的王仕花過元宵節。
“去年這時候,老王還沒離開我,我親手包了芝麻糖餡的元宵給他吃。”回憶至此,王仕花不免淚眼婆娑。大家齊聲安慰:“王阿姨,今年我們大家陪您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