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張晨晨 攝影 牟進勇) 海風呼嘯,推搡著兩艘漁船向位于黃海前哨的開山島靠近。船上是來自省“好記者講好故事”成員庫、省新聞戰線“四名”人才、戈公振新聞獎獲得者以及連云港市新聞戰線的代表們。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起登上開山島,同升一面旗,以這一獨特的形式,迎接全國第19個記者節的到來。
11月3日到4日,由省委宣傳部、省記協聯合主辦的“牢記新時代使命任務,堅守心中的‘開山島’———全省暨連云港市慶祝第19個記者節學習宣傳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弘揚愛國奉獻精神‘五個一’系列活動”在我市舉行。
來自全省的優秀新聞工作者代表,在登島緬懷之余,通過看展覽、聽報告、發倡議等現場學習教育活動,向英雄致敬,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前行,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做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工作者。
光明日報江蘇記者站站長鄭晉鳴,因長期跟蹤采寫王繼才夫婦的守島故事,與夫婦倆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現場,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一個事實:11月4日是王繼才去世的第100天。這100天來,已經有社會各界2萬多人來到島上。他們中,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不到10歲。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瞻仰王繼才堅守過的地方,繼承和學習他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
記者王振攝
“現在,我們很多新聞工作者缺少的就是堅守,我們要學習這種堅守的精神。無論到哪里,都要到一線去、到基層去,作品要粘泥土、帶露珠、冒熱氣。”鄭晉鳴說。
正如鄭晉鳴所言,當天,還有兩位特殊人士來到島上瞻仰王繼才堅守過的地方:一位是曾獲得亞洲青年歌唱家大賽流行組第一名的武警總部政治部文工團青年歌唱家劉子琪,她為開山島和王繼才夫婦專門寫了一首歌,當天是在島上實地取景,為歌曲拍攝MV,現場,她清唱了一首《我的祖國》,充沛的感染力感動了在場所有人;另一位是83歲高齡的袁秀珍,籍貫安徽鳳臺的她,讓子女專門帶著她到開山島,就為實地瞻仰王繼才堅守過的地方,拜訪他的妻子王仕花,在見到王仕花本人時,老人緊緊握住王仕花的雙手,熱淚盈眶。
省新聞戰線“四名”人才、江蘇廣電總臺新聞主播張曉北,在此前聆聽了王繼才事跡報告會。他坦言:“聽了王繼才夫婦的事跡報告,我特別震撼,因為兩個人在這樣的不毛之地一守就是32年,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都奉獻在這里,用他們的話,叫做家就是島、島就是國。我們媒體人應該用這樣的信念和堅守,來實現自己的新聞理想,不斷提升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抒寫更多、更精彩的江蘇故事。”
活動現場,還發出了江蘇新聞界《開山島倡議》,號召大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愛國為民情懷、拼搏進取品格和愛崗敬業精神,守好心中的‘開山島’。”充滿儀式感的倡議書宣讀以及簽字如同一次洗禮,再次讓現場的新聞工作者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
“在第19個記者節到來之際,能參加這樣的活動,特別有意義。”江蘇省“好記者講好故事”成員庫成員、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采訪中心綜合二部副主任楊銳冰,在接受采訪時感慨:“王繼才這種堅守忠誠的品格,是值得我們記者學習的地方,特別是在融媒體時代,記者更應該堅守自己的新聞理想,創作出更多有溫度、有深度、出彩的新聞報道。”
江蘇省記協副主席、江蘇省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副組長繆小星表示,新聞戰線是貫徹宣傳思想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的先遣隊和主力軍,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宣傳弘揚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和愛國奉獻精神的重要力量。據他介紹,下一步,我省新聞戰線將以此次現場學習教育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走轉改”活動,不斷錘煉和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守住信仰的“開山島”、使命的“開山島”、職責的“開山島”、奉獻的“開山島”,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