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新時代,再出發!18日上午,走出人民大會堂的江蘇團黨代表們振奮不已。從習近平同志的報告中,代表們看到了未來幾年實實在在的希望。回到駐地,不少代表都做起了筆記,劃重點。一起來聽一聽,出席十九大的江蘇團黨代表第一時間表達他們的感受。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郭小川 石小磊 仇惠棟 攝影 仇惠棟 肖勇
南通市委書記 陸志鵬代表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
感受:“基層黨組織戰斗力越強,經濟發展就越好越快”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既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力量。”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代表說。
一個地方的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越強,經濟發展就會越好越快,反之經濟發展就會落后。陸志鵬介紹南通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創新推進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工作,形成“服務+引領型”黨建新模式。
結合富民強企奔小康“走幫扶”活動,全市5萬多名機關干部進戶進企“結對子”、“攀親戚”。全市還排出新一輪105個軟弱后進村(社區)黨組織,實現縣領導掛鉤、“第一書記”派駐、機關部門幫扶、大學生村官選派“四個全覆蓋”。560多名能力強、活力強、潛力強的黨員干部到經濟薄弱、基礎脆弱、班子軟弱的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所派駐村人均收入年增收近1500元。
東臺市委書記 陳衛紅代表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感受:“我們對未來信心倍增、干勁倍增、動力倍增”
“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和根本追求,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普惠于民。”陳衛紅說,5年來東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群眾“口袋”更加殷實,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8.2%、9.7%,18900多戶低收入農戶實現脫貧。教育、衛生、文化等資源均衡配置,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城鄉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綜合覆蓋率均達98%以上。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公眾安全感和法治建設滿意度保持全省前列。
城鄉建設展現新面貌,城鎮化率提高到60.5%,成為蘇北唯一納入長三角城市群的縣級城市,生態環境彰顯新顏值。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對未來發展信心倍增、干勁倍增、動力倍增。”她表示,東臺人也將緊緊圍繞“兩聚一高”主題和“產業強市、生態立市、富民興市”導向,致力走“創新引領、生態優美、幸福小康”發展之路,努力展現出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嶄新面貌。
鹽城市大豐區大中鎮副鎮長、恒北村黨委書記 李曉霞代表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感受:“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讓我們吃了定心丸”
“這段話非常鼓舞人心,在現場掌聲響了好久,我在現場也是激動萬分一直在鼓掌。”十九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大中鎮副鎮長、恒北村黨委書記李曉霞說,作為來自農村的代表,“來之前老百姓很期待這個問題,因為土地第二輪承包到2028年就要到期了,振興鄉村首先咱們這個產業要穩定,土地承包責任制要有一個穩定的方向。”李曉霞說,這段話給廣大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這個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確保了農民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收入,可以讓農民成為一個快樂的職業,更加確定了讓農民快樂地留守在土地上,要有產業、有環境、有保障。
這樣一來,土地承包就延續到2058年,還有40多年實踐,這就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對中國農業農民農村的發展,又有一個更大的進步。
灌南縣駐杭州市流動黨員黨委書記 邵中國代表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感受:“通過自己的雙手一定會創造美好的生活”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這句闡述講到了十九大代表、灌南縣駐杭州市流動黨員黨委書記邵中國的心里。
城市務工人群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為經濟和城市發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但他們又是一個弱勢群體,自我評價不高、自信不夠、與人相處不善表達、自卑等等。邵中國認為,這部分人群非常需要各種方式的心理引導。
作為流動黨員黨委書記,邵中國在杭州打工的十多年中,帶領100多位流動黨員,以流動黨組織為陣地,專門邀請相關專家舉辦專題講座,對務工人員進行心理輔導,還組織新市民宣講團進行宣傳,利用務工人員隊伍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事例激勵、引導他們,幫助務工人員調節好心態,樹立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把自己真正融入城市,在遵守城市的法律制度和行為方式的同時,提高文明素質,顯示自己在異鄉的價值。“我們堅信通過自己的雙手一定會創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