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莊婷婷
挖內涵做特色 展示西游文化
2009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連云港視察調研期間,富有深意地指出:“孫悟空的故事如果說有現實版的寫照,應該就是我們連云港在新的世紀后發先至,構建新亞歐大陸橋,完成我們新時代的西游記。”在全市旅游大會上,市委書記楊省世也要求讓花果山不僅成為西游記的發祥地,更成為西游故事的演繹地、西游文化的傳播地。景區一直致力于挖掘西游文化內涵,將西游文化元素和景點有機融合。
融合西游文化元素。在景點景觀、服務設施、導覽解說、交通標識等方面充分展示西游文化。出版《花果山》口袋書,系統介紹花果山的前世今生。按照景區游覽順序,配合西游記故事,重新整理完善花果山導游詞。結合西游文化元素,全面升級改造現有的標識標牌,讓游客切實看得見、感受到西游文化。
開發西游特色產品。推出一系列西游舞臺精品演出。圍繞三元宗教文化、云臺石刻文化、東磊景區的《鏡花緣》、漁灣的“神魚化龍”和南天門、玉皇閣、團圓宮、延福觀等景點特色,結合西游神話傳說故事,進行旅游產品的創意設計和包裝。與中國玉雕委員會合作,設計制作一批獨具西游特色、適合不同群體的“美猴王”紀念品。與中國西游記文化研究會在北京聯合舉辦第二屆中國明信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北京國際圖博會上設立西游記展廳并舉辦“西游記文化產業建設”座談會。
建設西游主題景點。加快推進西游主題小鎮項目,規劃建設占地1500畝的西游主題樂園和旅游綜合配套中心,做到寓教于樂,成為全國兒童向往的游樂勝地。建設孔雀溝到九龍橋的“九龍棧道”西游燈光秀,在燈光夜游中,全程再現西游場景,為花果山增光添彩。
抓黨建促發展 夯實基層基礎
黨建工作是發展的基礎。景區以迎接黨的十九大為主線,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寫好黨建融合文章,抓好班子、建優陣地、完善制度、加強載體,進一步提升景區黨建水平。
“雙進雙促”大走訪開創新局面。創新活動載體,組織開展“雙進雙促常態長效,共建同創文明景區”主題活動,把大走訪活動與“兩學一做”、踐行群眾路線、文明景區創建、各類矛盾積案化解管控、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轉變工作作風等工作結合起來統籌推進。明確了318名走訪主體、7773戶走訪農戶、42家走訪企業,實現了“三個全覆蓋”。針對重點問題,在實現走訪率100%的情況下,以“一報告四清單”為導向,梳理出企業問題清單62項,分解成任務清單45項,整改清單32項,建議清單13項。其中,已解決的問題11項,正在推進協商的問題8項;梳理出村(居)問題清單50項,分解為任務清單43項,整改清單41項,提出建議清單3項。
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新突破。成立景區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健全完善“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各負其責,班子成員齊抓共管,紀委協調督查”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抓好作風建設,落實黨風廉政長效機制,健全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常抓不懈開展專項治理。同時,推進源頭治理、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依托自建微信平臺、短信平臺,不定期轉發中央、省市紀委的典型案例通報和先進模范典型,在重要時間節點編發廉潔提醒信息。對景區大小項目建設全程監管。
基層組織建設取得新成效。建立區街村三級黨建責任體系,明確書記抓黨建責任清單和書記項目。不斷優化黨組織設置,景區黨委班子成員納入分管部門黨支部并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實現組織生活全覆蓋。建優黨建陣地,按照新八有標準推進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切實加強新農村服務中心改擴建力度,打造前關、鳳凰市級基層黨建示范教育基地。拍攝《山路彎彎———于慶友》視頻,在江蘇衛視、江蘇公共頻道播出。建立三級黨員志愿者網絡,實施“機關黨員進景點”活動,打造“文明暢游”、“和諧家園”、“綠色衛士”等志愿品牌。
黨員學習教育步入新常態。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抓手,堅持真學實做。建立景區“早間半小時”學習制度,創設黨員干部“微講臺”,系統學習黨章黨規、區情概況和業務知識,全面提升黨員干部政治素質,促進各部門信息互通,經驗互學;選派干部到“一帶一路”沿線城市、5A旅游景區掛職,開闊發展視角,學習先進發展理念;搭建微信QQ平臺、網站平臺,編印“微教材”上門送學,確保黨員全覆蓋;舉辦“旗幟鮮明講政治”專題培訓班,各級黨組織圍繞“誠信、服務、創新、生態”“四個景區”建設和“大花果山景區”戰略,開展專題討論;開展《點亮微心愿·共建大花果山》活動,機關黨員主動認領,幫助解決困難群眾的小微難題;出臺《云臺山景區黨內關愛資金籌集使用管理辦法》,建立貧困黨員信息庫,定期開展專項幫扶,送去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黨建富民工作開啟新征程。立足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結合景區特色,打造4000畝市區最大水產養殖基地。打造“15分鐘村居為民服務圈”,采用醫療扶貧、教育扶貧、結對幫扶等手段,減少特殊困難人群在就醫、上學等方面的支出。建立一批技能門檻低、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扶貧項目,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基層群眾。
細標準強管理 建設智慧景區
“智慧景區”已經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勢。云臺山景區致力于制定自身標準化管理體系,大力推進智慧景區建設,有效提高景區標準化、精細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建設旅游標準化管理體系。立足景區地形地貌實際,充分體現自身西游文化特色,首創了《花果山景區星級商業網點設置與服務規范》,樹立業內景區商業網點管理的標桿。
建設大數據分析監控體系。做好大數據平臺建設,全面融入“互聯網+旅游”大數據時代。建成了350平方米的花果山智慧景區監控指揮中心,集指揮、調度、監控、應急救援、統計等功能于一體,實現客流車流統計、門票監控、安全監控、森林防火和景區游覽車GPS定位全覆蓋。并與索道站、徐培晨藝術館等場所及公安110系統聯網,形成了“平安智慧景區”框架結構,監控范圍覆蓋了主景區,對景區游客、車輛、主要景點、資源保護和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快速反應。
建設智慧景區營銷體系。豐富手機APP、微信、支付寶等營銷購票手段,引進自助售票機,增加銀聯、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功能,為游客提供便利的購票渠道,實現網絡自助游一條龍服務。利用新浪、百度等國內外網絡平臺開展主題活動,與攜程、同程、途牛、驢媽媽等大型OTA(在線旅行商)開展戰略合作。與中國郵政集團江蘇公司和網易公司共同舉辦《西游記》特種郵票(二)發行儀式,中國西游記文化研究會授予景區大圣文化傳播研究基地,舉辦“僑聯五洲·魅力西游 海外僑胞故鄉行———走進江蘇連云港”系列活動。
美環境保生態 實施綠色發展
云臺山景區擁有獨特的生態資源、自然景觀和人文內涵,景區也一直把凈化環境、美化景區作為旅游標準化工作的重要部分,高標準開展旅游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大大提高游客滿意度。
開展旅游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整治占道經營攤點47處,取締臨時、流動攤點196處,統一建設商鋪27間,統一制作、發放5000余張價格牌,查處黑車、黑導等不文明現象300余起,為廣大游客呈現了一個環境優美、干凈整潔的文明旅游景區。從嚴打擊景區非法開采礦產資源、散墳亂葬、私搭亂建、廣告亂貼等行為,保護山體良好環境,讓山上景色更美、山下生活更凈。
緊抓生態資源保護。加大對千年銀杏群、玉蘭花王、金鑲玉竹、世界四大觀賞樹種之一的金錢松等古樹名木的保護,保護好森林資源;突出西大門和南大門進山通道“兩條線”的綠化,抓好景區林相改造,建成一個山水相融、花果飄香的綠色生態景區。
開發特色田園鄉村。依托“花果山+城市郊區”的核心資源,規劃以山為心、環島而居的自然有機村莊格局,對當地鄉土民居進行翻建、新建,培育現代農業、文化旅游、鄉村民宿、休閑度假等特色產業,打造出一個富有魅力、四季有景的特色田園鄉村。
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東傳并非小說所言。400多年前,吳承恩寫出偉大的《西游記》,讓花果山家喻戶曉。如今,云臺山景區正以昂揚的斗志,積極推進景區跨越發展,重現“孫大圣老家”的榮光。
重策劃長規劃 優化整體布局
規劃先行,謀定后動。云臺山依據國家旅游局《旅游標準化發展規劃》,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1-2030)》,高質量策劃規劃景區的整體發展,推進山上山下融合發展。
做好大花果山整體策劃。邀請知名策劃團隊組織推進花果山景區總體策劃,主要解決花果山總體定位、標志性景觀、西大門與南大門的功能布局、山上景點內容和相互聯系、車行道與步行道銜接和游覽線路設計、山上景點與山南片區的關系等方面問題。
做好大花果山全域旅游規劃。發揮花果山核心景區的帶動作用,實現花果山景區與漁灣、東磊、孔雀溝資源互補,聯動發展。推進花果山西大門、南大門、葫蘆山區域綜合開發項目、山南片區前(后)關村等重點區域的策劃規劃,加快景區一體化發展步伐,打造好全域旅游基礎,迎接連云港高鐵時代的到來。
做好大花果山“一環五線”游覽道路建設。建成全長11公里的西游大道。在現有道路的基礎上,完善2.4公里瑤池—牯牛蛋道路建設,改建4.7公里牯牛蛋—漁灣道路、5公里牯牛蛋—東磊道路、3公里牯牛蛋—孔雀溝道路,新建10.8公里南大門—孔雀溝—南天門進山道路。完善各景區景點游步道建設,布局人車分流交通架構,打造大花果山景區“快達慢游”的車行、步行交通體系。
做配套強設施 提升服務水平。對于景區來說,是否擁有完善的配套設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云臺山景區累計投資創建經費約10億元,高水平提升景區服務設施。完善山上旅游服務設施。新增停車面積8萬多平方米;新建改建旅游廁所15間,增設第三衛生間和工作間;新增智能導覽、智能監控等信息系統,實現花果山景區無線網絡全覆蓋。在牯牛蛋片區建設“美猴王國”游客服務中心,在孔雀溝片區建設“孔雀山莊”民宿群,在瑤池片區建設“瑤池仙境”服務設施,建設“南天門”服務設施。推動核心景區山民下遷,對原有民居進行改造,建設精品民宿群。完善山下交通網絡建設。全力推進環云臺山大道建設,為景區業態升級、景城融合等提供強力支撐;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在花果山、漁灣、東磊、孔雀溝出入口增加旅游景區專線及公交站點,完善旅游公共交通網絡,開通至火車站、汽車站、機場等交通口岸的旅游直通車。完善西大門、南大門綜合服務設施。建成總面積1.8萬平方米的游客中心綜合體,更新和新增標識標牌400塊。對花果山西大門開展整體規劃和統籌建設,組織編制大圣湖游覽區詳細規劃,更好發揮海清寺佛教文化影響,配套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快捷酒店和演藝劇場等旅游服務設施。在花果山南大門規劃建設西游小鎮,以旅游風情小鎮形式實現西游記文化娛樂體驗、游客服務、集散換乘、度假休閑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