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阿姨您看,點擊這里進入認證頁面,按照提示拍照上傳,就可以認證成功了。”近日,連云港連云區連云街道“紅馬甲”志愿服務隊成員走進轄區老人家中,為高齡、重病、行動不便的離退休人員提供上門認證服務。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云區黨員干部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辦實事、解難題、抓項目、促發展,把學習收獲轉化為群眾福祉,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協商議事,重塑美好生活治理范式
“沒想到這么快,垃圾就已經清運走了,終于能放心開窗了。”看著正在作業的3臺挖掘機,板橋安置小區居民俞怡安感慨道。據了解,該小區周邊原為大片蘆葦蕩,邊緣空地被部分居民開墾占用,還成為垃圾、雜物堆放的重災區,隨著氣溫升高,惡臭味飄散開來,影響了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社區曾多次開展集中清理,但反彈嚴重,難以根治。
為切實改善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板橋街道將協商議事會搬進安置小區里,在召集人、政協委員的組織下,街道建設部門、衛生部門與社區工作人員、居民代表一道實地走訪、宣傳引導,面對面交流幫助,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并商討確定解決方案。最終由社區牽頭,歷時5天,整片空地平整完畢,還同步挖掘300米排水道,徹底解決雨季排水不暢的瓶頸問題。
抓實黨史學習教育,要聚焦群眾關切,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目前,連云區依托“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人大代表工作站等陣地資源,協同融入綜治、司法、城建等部門功能,引導各種資源介入,形成調解合力,以流動協商新模式及時開展現場實境化解、關鍵環節研討等基層治理實踐,把協商誠意和化解辦法真正送往第一線。
簡政放權,優化美好生活發展路徑
日前,連云區正式印發《連云區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聚焦全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更加精準匹配的政策環境、更加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更加親商安商的發展環境5個方面重點任務,提出60條具體措施。
“以前企業辦理審批叫跑項目,區里、市里,甚至省里一層層跑、一家家批,費時費力。自從區里推出了新機制,很多手續能夠直接辦理,不用再一個部門一個部門跑蓋章,這種轉變實實在在地方便了我們企業。”在連云區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一位前來辦理審批的企業負責人說。
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全區內生動力,連云區聚焦審批制度改革,堅持點面結合,深入推進“證照分離”和登記全程電子化等“放管服”改革舉措,完善“多證合一”審批機制,持續優化容缺受理、營業執照免費寄遞、移動辦照等便企惠民措施。在為企業辦理營業執照變更或注銷業務時,實行線上“視頻繳照”,企業無需再到服務窗口“現場繳照”,辦理業務更加便捷。
“學與做要相輔相成。”連云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政務服務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點工作,聚焦發展所需、企業所急、群眾所盼,持續開展“踐行初心使命、優化發展環境”專項行動,努力在服務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上取得新成效。
文化浸潤,滋養美好生活人文底蘊
聚力群眾文藝創作,連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文化進萬家”等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4月7日,“瀚海連云文化大講堂” 第八季(春季)班開班儀式在連云區文化館舉辦。
為滿足連云區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百姓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連云區文化館堅持將服務視角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通過舉辦精彩紛呈的公益活動,為廣大市民搭建提升藝術修養的平臺,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本季講堂共開設9門課程,培訓課程在以往聲樂、舞蹈、書法、竹笛等班次的基礎上,增設中老年葫蘆絲、吉他彈唱、薩克斯、素描等課程。“無門檻、全免費”的方式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學員們笑稱“這是來了就不想走的講堂”。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持續深入,連云區還將進一步探尋民意所向,從群眾支持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讓更多文化的活水“流入”群眾心田,讓更多的文化馨香點亮萬家燈火,真正讓公共文化服務惠及每一位群眾。(黃楚鈺 張凡 易敏 徐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