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王文 通訊員 張開虎 柴軍委) “每月按時足額拿到工錢,我和工友們在東海打工很安心!”2月1日,在連云港東海縣婦幼保健院項目建設工地,河南籍農民工劉善軍走到人臉識別閘機前,站定、看攝像頭、驗證通過、閘機打開。幾秒鐘時間,老劉“刷臉”進入建筑工地,開始一天的工作。他的出勤記錄,實時上傳至實名制管理平臺。
(農名工在領取月薪)
“工資打到卡上,從來沒拖欠過。”劉善軍是一名模板工,來東海打工已有3年多。如今,他在老家縣城里買了房,在東海買了車,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昨日,東海縣婦幼保健院項目工地80名工人,共收到1月份工資23.16萬元。
去年以來,東海縣全面推行項目建檔管理、實名用工管理、工資代發管理、信用管理,確保按月足額支付工資、農民工實名制管理、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工資保證金等多項工資支付保障制度落地生根,實現農民工工資由“年薪”變“月薪”。目前,該縣37個建筑工地項目累計繳納工資保證金共計4978.37萬元,7277名農民工實行系統化、實時化在線管理,讓農民工遠離“憂愁煩薪”,更加專注于為新東海建設作出貢獻。
(實名制系統管理培訓)
走進東海縣每個在建項目工地,都可以在醒目的位置看到“農民工維權告示牌”,上面清楚介紹了該項目的名稱、建設單位、總承包企業、監督單位和舉報投訴電話等信息。“每天都明確專人對‘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進行在線巡查,看各工地考勤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核實,每月還要查看反饋的代發工資情況。”東海縣住建局清欠辦負責人薄應祥說,“在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我們都提前組織專項排查,全面了解農民工工資發放情況,對排查出來的問題及時化解。”
同樣,在該縣雙店鎮百合花園項目務工的周丙利也收到了上個月工資的短信提醒。周丙利說:“過去工資由施工單位層層發放,也曾遇到過拖欠問題。現在考勤、計工全部通過實名制通道,工資直接打到銀行卡,‘包工頭’成了班組長。這樣按月領工資的打工,有干勁。”
一系列扎實舉措的落地生根,給建設、施工、政府監管部門以及農民工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薪酬不再成為各方糾纏的“愁心事”“憂心事”。自去年以來,東海縣未發生一起建筑領域涉及農民工惡意欠薪事件。“讓農民工不再‘憂酬煩薪’,是推進‘六穩六保’的應有之義,事關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優化、社會大局穩定。”東海縣縣長張其兵說,“春節將至,我們還將加大‘治欠’與‘保支’工作力度,確保每一名農民工安‘薪’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