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宋彥偉)“滿園春色關不住”。鮮花大棚里,一行行、一壟壟百合長勢喜人,花團錦簇,這里有白的西伯利亞,紅的索邦,還有黃的木門含苞待放,淡淡花香讓人心曠神怡。
一大早,連云港市東??h雙店鎮三鋪村“花大姐”孫振紅便招呼四五個“農事鐘點工”采摘“年宵花”。姐妹們你追我趕,不敢怠慢,采摘、分揀、包裝一氣呵成,干得熱火朝天,大棚內外一派歡歌笑語。
“百合花是純潔的象征、高雅的化身,隨著春節的臨近,大棚百合自然成為城鄉居民炙手可熱的‘年貨’之一,價格‘蹭蹭’往上漲。”快言快語的孫振紅介紹說,“我家種植的3個高標準溫室大棚有兩棟香水百合迎來成熟采摘的‘黃金季,商機無限,一家3個勞力起早貪黑搶抓商機現采現賣,新鮮供應都市鮮花店。4個月的辛勤勞作‘修成正果’,估計一個大棚可以賺4萬多元,加上上一季種植彩菊,一個大棚一年兩季賺6萬元不成問題,實現了一畝花棚頂上30畝糧田收成的‘美麗神話’。”
“花樣”的生活誰不羨慕。早早看到三鋪毗鄰的北溝村一個個姐妹們種花神氣十足地富裕起來,準備痛痛快快大干一場的孫振紅,在2017年村“兩委”發動村民發展高效鮮切花種植之初,她第一個毫不遲疑地站出來,以每畝1000元的租金,一交5年,流轉了十幾畝土地建設高標準溫室大棚。
高效農業種植高投入、高風險。建兩個大棚需要投入30多萬元。而那時她只能拿出5萬塊錢的啟動資金。“只要意志不滑坡,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孫振紅求親告友,去銀行尋求信貸支持,風風火火申請支農低息貸款和小額貸款,關鍵時刻,政府的扶持政策更讓她充滿了希望。
“一次性砸進去這么多錢。”村里人為她捏了一把汗。天生倔強的孫振紅自信滿滿:“我是一名回鄉知識青年,接受新事物快,今年才35歲,正值創業花季,想干事、肯吃苦就是我最大的資本。”
早就鉚足干勁的孫振紅拜師學藝,甘做“小學生”,村里聘請省市縣農業專家、教授舉辦的鮮切花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班,她一堂也不落下;農技站為她安裝的“農技云APP”,她天天瀏覽簽到;加入花卉種植微信朋友圈群聊她提問最多、最活躍,在干中學、學中干,什么“百合‘貪吃’農家肥”、“換茬種植要消毒”、“百合要注意密植”、“種球落谷不宜深”,一個個土專家、田秀才靠多年積攢的實踐經驗,她很快消化吃透、駕輕就熟,并迅速成長為“東??h第二批省級花卉種植示范戶”。
灑下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獲。不到3年時間,她依靠“百合+彩菊”、“彩菊+絲瓜”種植模式,環環扣緊,套茬連作,“滾雪球”式增收,寸土生金,不但還清了貸款,旗開得勝,還有了不少結余。2020年11月,經營2個大棚“小富不安”的孫振紅又擴建了一個,打算長久留守家鄉創業,施展“拳腳”,真正成為大伙心服口服的“花大姐”、“新農人”。
去年8月中旬至9月間,正值百合種球播種時,不少花農走不出春節期間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給百合帶來滯銷的陰影,不敢貿然種植,紛紛改種彩菊和白菊、黃菊。而孫振紅不走尋常路,逆行而上,一次性投資5萬多元從正規的種球公司購買荷蘭進口的一代百合種球。她說,“百合種植高投入,也還有高回報,種植別人不敢種的,人無我有才能贏得市場。”眼下,孫振紅兩個大棚里百合生機勃勃,枝干粗壯,每枝百合都有3至4個花瓣,電商爭先恐后給出每扎10枝45元的高價,一路俏銷,膽大心細讓她的事業一路順暢、“錢”程似錦。
在孫振紅的影響和帶動下,目前三鋪村共流轉土地2200畝,建成溫室大棚628棟發展鮮切花高效種植,三鋪村這個十三五期間的江蘇省經濟薄弱村,全村有16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高效農業種植實現整體脫貧。
現在,三鋪鮮切花基地里可以經常看到俊男靚女忙碌的身影,他們家門口上班,賺錢顧家兩不誤。大棚“聚寶盆”造就了“新生代”,改寫了80后不會種田的片面說法,為鄉村特色產業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聞著花香,數著票子。我離不開大棚,大棚也需要我,我熱愛大棚多姿多彩的生活。”幸福得像花兒一樣的孫振紅快人快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