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莊婷婷 蔡廷銀
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壽命增至77.53歲,每千人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6.32張,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數5.56人……這一串數字是連云港市交出的“十三五”衛生健康答卷。
“十三五”期間,連云港市圍繞市委市政府“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主題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推進健康連云港建設,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攀升。
深化醫改 釋放“健康紅利”
日前,在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健康寶貝”申請窗口有不少人正在排隊。“我今天要做好幾項產前篩查,都是免費的。”28歲的孕婦劉女士高興地說。
自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連云港市緊緊圍繞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痛點問題,堅持醫療、醫保、醫藥和醫院聯動改革,努力讓城鄉居民享受到更安全、有效、方便的醫療衛生服務。目前,連云港市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80元,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0.4%。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73%。全市112家預防接種門診全部建成標準化門診,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5%以上,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實現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的縣區全覆蓋,其中東海縣、贛榆區、灌云縣建成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灌南縣通過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的復評審。重點人群健康服務不斷拓展,婦幼健康“三大工程”全國領先,農村低收入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縣域內住院政策內個人自付費用占比降至10%以內,惠及3.46萬人。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建成醫養結合機構16家,啟動安寧療護和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兩個國家試點工作。在全省率先開展衛生信用分級分類監督管理,發放全省首張“零材料”申請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
提升服務 推動全民健康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連云港市有序推進健康連云港建設,高水平創成國家衛生城市,全面啟動健康城市建設工作,“6+1”平臺建設體系初步形成,在蘇北率先實現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及以上衛生鄉鎮全覆蓋,創成國家衛生鄉鎮50個,初步形成健康城市共建體系。
“我家孩子3個月大,這兩天排便有點問題,聽說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有婦幼保健院的專家,就帶孩子來看看。離家近又不用排那么長的隊,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在海州區新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民曹女士高興地說。
“十三五”期間,連云港市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啟動城市緊密型醫聯體試點改革。縣域就診率超過90%,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占比達70%,處于全省前列。累計建成109個市級、17個省級基層特色科室,建成33個市級、7個省農村區域性醫療中心和社區醫院。累計建成3個江蘇省基層衛生十強縣(區),省十強縣(區)建成率位居全省第二。建成7家專科醫院,建成省市臨床重點專科27個,省級、國家級救治中心各3個。新增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2個,新增3名省名中醫,省中醫重點專科(含學科)8個。殘疾人簽約服務做法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綜合改革典型案例。
以民為本 聚焦“智慧醫療”
“以前是看病10分鐘,排隊掛號1小時。現在用手機就可以實現掛號和繳費,全程不用排隊,還支持醫保結算。我們老百姓看病便利多了。”1月11日,在連云港市二院,市民小張看完內科專家門診后,由衷地發出了感慨。
近年來,連云港市加強市縣區一體化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醫療服務全方位、“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互聯網+”醫療健康監管全流程逐步形成。連云港市健康大腦——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通過國家區域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甲等”。全國電子健康卡連云港市首發,累計發放超過100萬張,獲評中國智慧健康醫療優秀成果。實現醫保卡在線支付,醫療健康便民服務平臺榮獲2020年中國智慧健康醫療創新應用實踐優秀案例。市直醫療機構實現互聯網醫院全覆蓋。
“病有所醫”惠民生,“醫有所惠”謀民利。一項項扎實舉措帶給人們看病就醫的便捷和身心健康的保障,奏出健康連云港的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