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周瑩 孫衛新 高曉濤
昨日,筆者在江蘇康緣藥業展廳看到了兩封特殊的異地書:一封異地書是來自武漢市武昌區的緊急求助信,另一封異地書是由武昌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湯國風親自送達連云港的感謝信,感謝無償提供47.56萬盒中藥協定方,助力武昌人民有序恢復生活。兩封異地書的背后,是一段連云港和武漢武昌區生命托付的大愛故事。
(武昌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來的感謝信)
時間回溯到年初的武漢武昌區。當時,武昌區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和當地專家充分研討后,擬定出“武漢抗疫方”(下簡稱1號方),通治范圍是新冠肺炎輕癥、普通型、疑似病人和居家隔離的發熱病人。隨后,武昌區根據統一部署協調九州通藥業按“武漢抗疫方”連夜熬制了27000袋湯藥,送到抗疫一線。但27000袋湯藥對于當時的武昌來說,是杯水車薪。
2月3日,一份來自武昌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緊急求助信發往連云港市,希望委托康緣藥業加工仝小林院士研發的1號方的5種處方藥。“疫情就是命令,康緣在這個關鍵時刻,必須站出來。”康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肖偉說。2月5日,康緣藥業從各地采購的184噸藥材駛入康緣生產區。當天晚上8點,5種處方藥有序進行投料、提取、濃縮等工序。
“任務非常急!”康緣藥業生產副總經理吳云提起這次特殊的任務感嘆地說,47.56萬盒中藥協定方生產任務非常艱巨。為克服一系列難題,康緣藥業第一時間成立新冠肺炎中藥協定方生產專項組,拿出了2000多萬企業自有資金,購買相關的輔料和藥材,1000多名員工24小時不間斷生產。康緣集團副董事長凌婭介紹,為了讓病人方便服用藥物,康緣藥業將通用方加工成便于廣大患者使用的中藥顆粒。
(當時康緣藥業緊急生產1號方藥的場景)
這步改良讓本就緊張的生產帶來了挑戰。因為5種處方藥均為首次生產,均無成熟生產工藝,提取物制備后面臨著復雜的制劑成型工藝。康緣藥業現代中藥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振中說:“為了解決技術難題,康緣藥業工藝攻關小組24小時上線指導生產。經過短短6個小時攻堅,康緣藥業鎖定了五個制劑配方工藝參數,制定出產品工藝規程,為大批量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
(火速將生產的藥品運往武漢)
2月8日12時,康緣藥業生產的600件中藥顆粒抵達武昌區紅山體育場。整個疫情期間,康緣藥業生產的47.56萬盒中藥協定方滿足4.2萬人份14天用量。仝小林院士表示,康緣藥業的贈藥義舉有力阻斷病情進程。用藥后,絕大多數患者的癥狀都在短期內得到改善,減輕了醫院的壓力。
“危機時,你贈我藥物。勝利時,我贈你錦旗。”隨信抵達的武昌區錦旗,見證了連云港和武昌的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