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年來,連云港市灌南縣因校制宜,以省市級、國家級體育特色學校創建為切入口,以“寓學于樂,寓煉于樂”為理念,促進體質提升,讓孩子們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保證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
近日,灌南縣中小學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布置“體育家庭作業”,這是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一次實踐。
該縣教育局統籌用好課內課外、校內校外資源,推進體育教學課程化、運動參與生活化。全縣中小學通過統籌規劃每天每節課時間,延長大課間活動,保證學生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通過開展全體活動,讓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操場,給出了解決“小胖墩、小眼鏡”問題的答案。學校還設計了“體育打卡”小程序,即便是周末和寒暑假,也能在家長配合下,督促學生在家參與跳繩、跑步、打籃球、踢毽子等鍛煉項目。
“家長非常配合,根據我們布置的運動內容陪同孩子進行鍛煉,然后通過微信里的小程序拍照片拍視頻即可交體育家庭作業。親子互動既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鍛煉了幼兒的體能,一舉兩得!”灌南縣小紅花幼兒園園長羅曉丹介紹,同時借助家校聯動機制拓展“助跑圈”,通過課內外同時發力,形成學校和家庭的雙向互動,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做游戲的方式“跑”起來,共同享受運動的樂趣,最大程度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開展體育活動,激發運動潛能。
開發特色體育課程
讓學生愛上運動
每天上午課間操過后,蘇州路實驗學校的操場上熱鬧非凡,孩子們每人用一只排球“切磋”技藝。
“排球運動不僅鍛煉孩子們的身體素質,還能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合作、鍛煉品質,這也是我校深化課程改革的一條新路。”灌南縣蘇州路實驗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的熱情之所以高,得益于學校對排球運動的重視。該校開設排球課程已有七年之久,如今已形成特色鮮明、體系成熟的排球課程;分年段設置不同課程,做到全校學生人手一球,人人參與,不同層次有不同發展。
筆者了解到,本學期伊始,孟興莊鎮中心小學開設了“武術”這一特色課程。在操場上,同學們隨口令,出拳、踢腿,一招一式都英姿颯爽。一群“功夫少年”成為孟興莊小學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近年來,灌南縣中小學校積極創建各級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充分發揮體育特色學校在促進校園體育普及、推動學校運動隊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強化品牌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國家級排球特色校園1所,國家級足球特色校園9所,省市特色校園21所。
豐富體育課程
促進人才培養和提升
開齊、上足、教好體育課、體育活動課,在長江路小學,體育技能以首推與自選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展示學校的特色,同時還能滿足全體學生個性發展和多樣化的活動需求。在孩子們積極運動的熱情中,學校充分利用大課間活動,在整合協調學校的課程設置及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的前提下,制定各年級不同的活動目標和活動時間表,有針對性地開展跳繩、踢毽子、排球、鐵餅、扔保齡球等活動。
“通過組織各類體育賽事活動,我們讓青少年學生更多地參與體育運動,在運動中享受樂趣,讓他們形成自主鍛煉的習慣。”長江路小學負責人表示,學校探索“體教融合”培養模式,助推在訓隊員的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協調發展,目前,學校已形成一條較為成熟的排球人才培養和輸送模式。
完善全民健身賽事體系,發揮引領作用,搭好體教融合大舞臺。引領單項賽事更加品牌多元化,構建包括校內競賽、校際聯賽、區域選拔在內的青少年校園體育競賽體系,全縣現有“縣長杯”校園足球聯賽、校園籃球聯賽、踢毽跳繩比賽、田徑運動會等品牌賽事10余項,以聯賽為根本,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以賽事為杠桿,加快體育教師培養,引導社會和市場更加積極地投入;以競賽為平臺,根據運動隊梯隊建設和“名校辦名隊”“名隊進名校”需求,暢通運動隊、運動員入學、轉學渠道,用足用好高中段學校體育特長生招生名額,建立體育特長生培養與上升機制。既保證了賽事活動的豐富多彩,又有利于促進人才的培養和提升。
隨著校園體育的活力與魅力的展現,學校、家庭、社會對體育運動的認識也正在不斷深化。灌南縣助力體教融合協調發展,校內外共發力,切實提升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真正做到“讓孩子跑起來”。(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