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晶晶
“這可是大好事,誰能想到俺西棘蕩人也能住上大樓房啊!”在西棘蕩村舊房改造意見征求會議上,老黨員徐召法率先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對于全村舊房改造工作表示全力支持,要帶頭簽約搬遷,第一個住上現代化樓房。
以前村窮人窮,矮土屋一大片的西棘蕩村,現在已是別墅林立、環境優美的全國文明村、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加工專業村,這樣翻天覆地的蛻變都源于一個人,他就是連云港市贛榆區柘汪鎮黨委副書記、西棘蕩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同時也是西棘蕩村改革發展路上“開路人”鐘佰均,先后獲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江蘇“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用不懈的奮斗換來了一村村民滿滿的幸福。
不忘初心挑重擔 領路脫貧攻堅
1998年,鐘佰均放棄當時年收入2萬元的穩定工作,回到西棘蕩村做起了村支書。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便是解決農業生產用水問題,為全村打了一個深20米的大口井,并安裝了機灌站,使村西嶺好幾百畝山嶺地告別了祖祖輩輩農業生產靠天收的歷史。
“第二把火”就是帶領西棘蕩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鐘佰均專門邀請專家來到西棘蕩村考察當地種植業,壓縮傳統種植業面積,先后引進了美國紅提葡萄、日本大洋蔥等經濟作物,全村的農業產值大幅度提高。“第三把火”就是針對村里的亂象,他首先梳理了幾項土地承包合同,規范各種村規民約,公開公平公正地清理各種利益關系,把渙散的人心重新凝聚起來。
因地制宜搞發展 守護綠水青山
剛做村書記的鐘佰均發現沿海一帶有著豐富的廢舊漁網資源,但沒人去再利用。為此,他決定,利用廢舊漁網資源發展尼龍顆粒加工。為了消除大家對于尼龍顆粒加工發展之路的顧慮,他先后三次遠赴浙江寧波,請來客商聯合投資100萬元,帶領村民干起了工業致富的快速路。
2016年,鐘佰均圍繞打造綠色循環經濟圈,下大力氣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尼龍加工產業提檔升級,鐘佰均帶領村黨員干部,率先進行產業改革,關停不符合環保要求企業,以村集體為投資主體,投資1.2億元建設綠色環保棘蕩農民創業園。2019年,全年總產值達到了3億元,上繳稅收1730萬元,為村集體實現創收300萬元,全村人均增收8000多元。
不懈奮斗予民惠 利民幸福生活
在鐘佰均的帶領下,西棘蕩人利用廢舊漁網加工實現了脫貧致富,村集體也由負債轉為年入百萬的經濟強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將紅利反饋于民。
2018年,全村具有勞動能力低保戶全部安排在村創業園上崗務工,每戶家庭每年實現增收2萬元;無勞動能力低保戶全部由村集體實現兜底,每年村集體還為滿70歲老人分發敬老金。截至2019年底,全村還剩余300戶居民住房需要進一步提升,在鐘佰均的努力下,現代化的新村建設也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