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朱一清 通訊員 晏遠春)近日,隨著連云港灌云縣同興鎮最后一棵薄殼山核桃苗培土完成,“生態幫扶 綠美灌云”二期———冬季志愿植樹活動落下帷幕,這也標志著由省委駐灌云縣幫扶工作隊發起的“生態幫扶 綠美灌云”倡議行動圓滿收官。據悉,自活動開展以來,共接收后方單位捐贈樹苗近2萬株、價值107.9萬元,建成覆蓋伊山鎮、東王集鎮、同興鎮5個村近900畝面積(密植)的薄殼山核桃幫扶林,開辟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產業興”的綠色發展之路。
2019年春,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及省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打贏打好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和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生態保護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作用,省委駐灌云縣幫扶工作隊向后方單位發出開展“生態幫扶 綠美灌云”行動倡議,著力推動灌云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生態扶貧與產業扶貧并重,走出一條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雙贏的路子。
倡議發出后,省交通運輸廳、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省惠隆集團、江蘇東部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蘇北航務管理處、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省交通技師學院、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連云港市交通運輸局等單位積極響應,多批次捐贈苗木,共建劉莊、港西、同興、六里、東灣薄殼山核桃基地,支持省定經濟薄弱村依托當地優勢資源發展兼具生態與經濟效益的林果產業,夯實農村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基礎,實現“造血式”扶貧。
據了解,作為省委駐灌云縣幫扶工作隊仔細挑選確定的優質樹種,薄殼山核桃既可果材兼用,又是高檔木本油料資源,樹木壽命長達四五百年,產果期近百年,盛果期達50至80年,盛果期每畝(10株左右)產值可達1萬元以上;時間越長,積累的木材價值也越高,20年后樹徑一般可達30厘米以上,每株積累的木材價值可達4000至5000元,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是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綠色產業。
伊山鎮扶貧辦負責人介紹,劉莊村充分利用更新砍伐叮當河、二莊河、大塔河河堤上意楊空置出來的土地,建成薄殼山核桃基地,未占用一畝農用地,既完成了對意楊的完美替換,實現楊絮污染治理、美化環境的目標,又形成了河堤防護林帶和沿河觀光廊道,保護兩岸的植被,凈化河流水質,將劉莊村打造成水暢、綠濃、景美、宜人宜居的美麗鄉村,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
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低收入戶負責薄殼山核桃基地的苗木的日常管護、林下經濟的開發、商標品牌的運作、用戶市場的開拓、消費產品的開發等,打造核桃從育苗、干果初加工和深加工全產業鏈及訂單農業、觀光采摘等產業,為集體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活力。
省委駐灌云幫扶隊隊長嚴志明表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既要生態建設,也要脫貧致富。“生態幫扶 綠美灌云”是將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一種扶貧工作模式,也是推進綠色發展、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行動,是實現生態文明與脫貧攻堅的“雙贏”之舉,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項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