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碧波蕩漾的東鹽河,健身步道紅綠相映,綠樹環繞花草爭艷,老人暢聊生活,孩童游樂戲耍,享受水美岸綠帶來的新樂趣。在江蘇連云港海州區,這般人、景、水“交相輝映”的美圖并非“一角之景”。玉帶河從昔日“龍須溝”化身河暢、水清、岸綠的生態寶地;燒香河“兩違”整治讓河流一望無“疾”……通過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生態修復、水系聯通等治理,一條條河流、一個個湖泊演變成市民群眾休閑賞景的好去處,讓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生態治水的“紅利”。
“現在正值小麥灌漿期,溝渠清淤不僅讓農田灌溉有保障,還提升村莊顏值,黑渠變清渠,魚蝦也多了起來。”在海州區浦南鎮尹巷村,提起清淤工程,村民王德強很是滿意。多年來,隨著浦南鎮現代農業日漸興旺,鄰近工業園區的企業迅猛發展,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影響到鎮區水環境自我生態修復。
小河不通則大河不暢。連日來,浦南鎮聚焦基本農田灌溉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問題,對鎮域內95條溝渠進行地毯式排查,及時對長年淤泥上浮、垃圾雜草纏繞的溝渠清淤疏浚,實現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全覆蓋,讓水“活”起來,再通過水系溝通將新鎮區溝渠死水、農業面源尾水及水產養殖廢水等經溝渠匯入星光湖集中處理,讓全域水環境實現健康循環,精致管理打造“水美小鎮”。“我們在星光湖建設4套爆氣裝置和7組生態浮島,安裝日處理量為5000噸的一體化磁分離水質凈化設備,設備運行40天即可將星光湖16萬方水體置換一遍,起到截污、凈化、清水、補給等多重效用。”浦南鎮相關負責人向筆者介紹。
提起家門口的小河,海州區錦屏鎮東山社區居民陳余恩感慨良多。“現在生活清新舒服,過去工業、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兩岸亂墾亂種,雜草叢生,水質常年黑臭,夏天不敢開窗。”為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全力打造“詩畫錦屏”旅游小鎮,近年來,錦屏鎮啟動對磷礦選礦場及環山路段居民房和企業的征收,拆除河岸違章建筑,并同步實施污水管網改造,對小微水體進行疏通整治,打通水體管護的“最后一公里”。如今,依山傍水的錦屏鎮山更綠、水更清,依托4A級景區桃花澗、劉志洲山體育公園等生態資源及旅游小鎮建設,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城因水興,水因人清。海州區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新沭河、通榆河等14條骨干河道穿城而過,85條鎮級河道及477條村級河道遍布全境,另有6座水庫、8座塘壩。為實現河流長治久清,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海州區首創“河長+流域長”制,聚焦突出短板,形成“干、查、督”閉環工作機制,確保水環境治理不留任何盲區。在此基礎上,還在省內率先制定“河長+檢察長”“點位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檢察院、農業農村局和生態環境局聯動,形成司法與行政合力,共同推進水生態區域保護。
實際上,做好“水文章”還需全民守護。“每天常規巡河要看河面有無垃圾,再一項項巡查河岸設施是否齊全,有沒有污水偷排。”這是網格員王裕慶每天雷打不動需要做的事。海州區依托“民間河長團”,發動沿河企事業單位以及市民、村民、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巡河愛河護水”行動,讓水環境治理福利惠及每個人。
據了解,2020年海州區水環境質量達新世紀最優,全區地表水優Ⅲ比例達到87.5%,同比提升62.5個百分點。“水環境治理不是單一概念,需要水岸同治、科學實施、長效管理,才能真正做好水文章。”海州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州將繼續以“黨建紅”引領“檢察藍”“生態綠”,踐行為民辦實事承諾,聚焦實施惠民項目,勾勒“城水相依”生態宜居新圖景。(通訊員 邵沛源 寇玲 張曉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