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4月29日,搭載著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然而人們并不知道在這場舉世矚目的發射活動中,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六研究所下屬杰瑞電子自主研發的電源產品和軸角轉換模塊是背后“英雄。”七一六研究技術人員郝英杰介紹,他們的模塊電源產品為地面安控天線系統和發射前火箭動力自檢測試系統提供動力。杰瑞轉換軸角模塊產品則為安控設備中的天線伺服系統提供角度測量與轉換,讓航天器飛行軌跡被精準捕捉。
為了研發和測試這些產品,杰瑞電子搭建了包括江蘇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自動控制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并建有國內先進的SMT、混合集成、電子部件和設備總裝生產線,擁有“全國現場管理五星級現場”評價的電子組裝車間、厚膜混合集成和電子轉換模塊軍標生產線。其中,“中國船舶工業電子轉換模塊檢測中心”更是國內專業從事軸角轉換器件和高可靠電源檢測的檢測機構。
在這場復雜的發射中,連云港產品是如何發揮奇效的呢?原來,在發射中地面安控天線該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核心艙設備運行情況,第一時間反饋相關數據,一旦飛行出現異常,該系統可以對火箭進行安全遙控,是火箭發射的“安全鎖”和“保險繩”。發射前火箭動力自檢測試系統則是“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地面關鍵測控設備,其可通過采集傳感器傳來的數據,將動力系統的健康狀態實時反饋給指揮人員,提供火箭發射過程的支撐數據。
716研究所專家介紹,為了服務好這兩大系統,他們突破了模塊電源產品集成度高、工藝難度大、國內尚無對標研制先例等一系列難題,實現了從芯片到系統的全面自主可控。
更為重要的是該項產品擁有完備的保護功能,可以在-55℃-100℃極端溫度、強振動、強干擾的惡劣工作環境下提供穩定可靠的電源輸出。
杰瑞轉換軸角模塊產品則更加厲害,其主要為安控設備中的天線伺服系統提供角度測量與轉換,并通過天線第一時間得到高精度位置感應,成為地面檢測人員的一雙“天眼”,讓航天器飛行軌跡“看得見”。為了研發該產品,716研究所的研究員人員攻克了信號調理、軸角轉換、數字編碼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了薄型化、高散熱率、高可靠性的全面提升,讓該項產品核心技術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里。
如今,這些產品已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核電、高端裝備等領域。(記者 周瑩 通訊員 徐一民 孫國文 孫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