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3月27日凌晨4點,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小伊鎮后場村的小龍蝦養殖戶們就開始起蝦。養殖戶陳軍和妻子徐玉梅也早早的起床,和前來幫工的10幾名村民一起去藕塘里起捕小龍蝦。
起捕小龍蝦干嘛要起這么早?記者問陳軍,陳軍笑著告訴記者:“我今年300畝藕塘全部采用藕蝦套養方式,300畝藕塘十幾個人起捕時間要花費3小時左右,前來收購小龍蝦的商販要在八點半前將小龍蝦上市。”也就是說陳軍他們必須在7點前完成小龍蝦起捕工作。
因為當前氣溫比較溫和,小龍蝦還沒有進入活躍期。記者看到,當日小龍蝦收獲不多,連同蝦苗有兩千多斤。陳軍和村民們將蝦苗和成品蝦分開出售。因為貨源少,商販們都搶著收購,好的成品蝦收購價達40-50元一斤。
據了解,等過幾天氣溫升高,每天的小龍蝦上市量要達到5000斤左右。“到時候就更忙了,起蝦忙,數錢也忙。”陳軍笑著告訴記者。
在現場,了解養殖情況的灌云農業農村局高級農技師伏廣成告訴記者:“近年來,為提高藕塘效益,灌云縣農業農村部門在全縣4.8萬畝藕塘推廣立體生態養殖小龍蝦,通過藕蝦共作,增加農民收入。”
作為全縣面積最大的蓮藕種植鎮,近年來,灌云縣小伊鎮把推廣淺水藕套養龍蝦模式,作為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進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專家指導相結合,積極幫助承包戶發展藕蝦混養。目前,全鎮藕蝦混養面積達12000畝,年產龍蝦2500噸,淺水藕15000噸,每畝純效益由原先的3000元提高到每畝6000元以上。
“藕地套養龍蝦成功的關鍵是解決龍蝦放養和藕出苗之間的矛盾,經過我們兩到三年的摸索,現在這個矛盾已經完全解決了,現在我們鎮的養殖戶養殖技術基本成熟,只要行情好,取得高效益的收入不成問題。”灌云縣小伊鎮農技中心主任張萬兵介紹說。
圍繞構建“南藕蝦、北果蔬”的現代高效農業格局,近年來,小伊鎮按照“點上成線、面上成片、產業成鏈”的總體思路,以寧連高速、沿海高速沿線的大孫村、祝蕩村等12個村為示范點,加大推廣力度,帶動全鎮面上藕蝦混養的全面發展,形成萬畝藕蝦混養基地。并以此為依托,拓展精細加工、生態餐飲、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等功能,構建起集“生產—觀光—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蓮藕產業鏈,有效促進、提升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層次和水平。
“我們將以萬畝藕蝦混養基地為依托,積極引進淺水藕深加工企業,大力發展家庭農場。拓展精細加工,生態餐飲,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等功能,形成集“生態、觀光、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蓮藕產業鏈,著力將小伊鎮打造成為全市乃至蘇北知名的“藕蝦混養特色鄉鎮”。”小伊鎮黨委書記劉先仙說。(記者 李慧 通訊員 吳晨光 章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