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 者 侍敏 通訊員 袁蕾) 門對門居住卻不認識!這種情況在水泥叢林的城市里并不少見。如何把松散的居民凝聚起來,他們的心聲、矛盾又該如何傾聽和化解?連云港海州區幸福路街道幸南社區的做法就很有創意———成立“微信調解小分隊”,將有矛盾的居民拉到群里三方“面對面”交流,經過調解,許多發生過矛盾糾紛的居民都握手言和,重歸于好。
“我們的‘微信調解小分隊’,是去年11月份成立的,調解人員除了社區工作人員,還有熱心的老黨員、律師、退休工人等,目前一共有19名隊員。”幸南社區主任夏麗云告訴記者說,“隊員們積極主動發現并解決轄區各類婚姻家庭、鄰里關系等方面的矛盾,然后將當事人拉到群里,進行三方‘面對面’及時溝通,共同商議解決方案,解決問題。”
居民王女士離異后獨自帶女兒小玲(化名)生活,因為工作忙很少和孩子溝通交流,導致孩子性格內向敏感。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后,孩子更是沉溺網絡,以至于和母親隔閡加深。當王女士將苦惱向“微信調解小分隊”隊員訴說后,隊員們了解情況后發現,小玲雖然在生活中不怎么說話,但在網絡中卻很健談,于是決定“投其所好”,將其拉到微信調解小分隊的群里,大家每天都和她聊天,并對她進行心理疏導,時間長了,小玲的心扉也逐漸向隊員們敞開,她也意識到母親離異后獨自撫養自己的不易。在隊員們的疏導和鼓勵下,小玲和母親的交流逐漸增多,母女關系得到極大改善。為了幫助小玲健康快樂地成長,一直到現在,隊員們還經常在網上與她聊天,及時了解她的心理動態,社區工作人員還會對其家庭定期回訪。
除了心理疏導,居民矛盾調解更是小分隊隊員經常做的事情。夏麗云告訴記者,因為轄區退休老人多,生活中不時和年輕人發生摩擦,但年輕人白天上班,與退休老人時間不一致,小矛盾不能及時溝通解決,日積月累也會影響鄰里關系。就如家住金海公寓頂樓的楊大姐發現廚房房頂漏水,經過查找判斷滲水原因是樓上太陽能漏水造成的。然而樓上住的年輕人每天晚上十一點多才回家,找了好幾趟也沒找到人,于是找到社區尋求幫助。
“經過我們了解,樓上住戶小王是名租客,他認為太陽能漏水應該由房東負責,而房東人又在外地,這時,我們的‘微信調解小分隊’又要起作用啦!”夏麗云說,“隊員們將三方都拉到群里,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由小王負責將漏水的太陽能修好,房東支付修理費用。”煩心事終于解決了,楊大姐親自到社區表達謝意。
成立“微信調解小分隊”,建立“面對面”聯系溝通渠道,共議解決方案,在潛移默化中化解矛盾。“這當然還不夠,因為矛盾化解后我們還有跟蹤機制,不以事情化解為完結,而是持續關注,如遇波動,適時予以介入,提供幫助。”夏麗云說,“微信調解小分隊”的存在,解決了居民跑空腿,費時間找人,情緒沖動等問題,小分隊成立至今已及時化解轄區內的各類矛盾糾紛30余起,有力地維護了轄區和諧穩定。如今,很多居民有了煩心事或小矛盾小摩擦,都會主動找到“微信調解小分隊”“求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