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陳敏)27 年前,由于沒錢付電費,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斷電 8 個月,老百姓只能點蠟燭照明;27 年后,白塔村處處都是農家樂,游客可垂釣、采摘、品茶,吃地道的農家菜,每年接待游客 80 萬人次,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村、富裕村。
說起白塔村的變化,不能不提白塔村支書歐陽華。從 1992 年起,他在村支書崗位做了 27 年,自掏腰包為村里補交電費、還債,帶頭引進高效農業,挖掘白塔村文化、發展鄉村旅游。他用激情和信仰做支撐,用不懈奮斗為全村人民謀幸福生活。
從年入百萬的生意人到自掏腰包替村里還債的村支書
上世紀 90 年代初,白塔村集體經濟負債累累。因交不起電費,全村連續 8 個月被拉閘,村民無奈點起蠟燭。而當時的歐陽華,在鎮上經營一家五金交電批發部,生意紅火,年入達百萬元,還代理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發展非常好。
△ 歐陽華
看中了歐陽華的經濟頭腦,當時白塔村老支書 " 三顧茅廬 "、想請他來村里幫著村民一起致富。經過半個月的思考,在 1992 年 5 月 1 日,他毅然決定回村接棒村支書,上任一周就關了自家的批發部,還自掏腰包 15 萬,替村里補交了電費、還清了外債。
關了年入百萬的批發部,還倒貼錢去做這個村支書!歐陽華的家人非常不理解,極力勸阻:"15 萬,可以在城里買兩套房了!"" 村子窮得叮當響,芝麻官大的村支書有啥干頭?"
" 我是白塔村長大的,不能看著鄉親們一代一代窮下去。" 歐陽華這表示,既然選擇了做村支書,那就一心一意把村支書做好。批發部不能再開下去,一來會分散精力,二來村干部從商也不合適。
全年無休、每天工作 13 小時以上的 " 工作狂 "
早上 7 點到辦公室,7 點半開始工作,晚上 10 點左右回家 …… 這是歐陽華的日常,且 365 天全年無休。" 我從不午休,也不要什么節假日。" 歐陽華笑著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我們這代人,講奉獻、講奮斗,工作投入起來一點也不覺得累 "。
△ 歐陽華與村民共同探討種植技術等
當上村支書,盡快幫村民脫貧成了歐陽華奮斗的第一個目標。村里種了 6000 畝水稻,盡管能讓人吃飽飯,卻來不了錢。怎么辦?
歐陽華親自赴外地考察,決定在村里推廣種植南天竹。面對村民們的疑慮,歐陽華和幾名村干部帶頭種,缺技術就認真學,沒有銷路便自己找市場。南天竹當年就喜獲豐收。村民們看在眼里,開始相信了歐陽華,慢慢種起了南天竹。
如今,白塔村 200 多戶農民種植了 1800 畝南天竹。村里先后創辦了苗木、櫻花、茶葉、茭白和特色瓜果等 8 大生態農業基地,成立 3 個專業合作社,全村人均收入近 2 萬元,貧困村的 " 帽子 " 終于摘了。
頭腦清晰、步步為營的的白塔村 " 宣傳員 "
27 年前,歐陽華剛來白塔村,就認定了發展生態高效農業這條路。在他的帶領下,村里建立起南天竹、茭白、茶葉、波爾山羊等八個種養殖示范基地,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產業鏈。
在此基礎上,歐陽華提出 " 旅游興村 " 戰略,先后投入 500 多萬整治村莊環境,建設了興望農業休閑文化園、甲有農林生態園等農業風情旅游點,組建蘇南首家觀光農業專業合作社,形成了一條生態養殖、觀光園區、鄉村旅游、農家樂等為一體的觀光農業產業鏈。
昔日貧困的小山村早已成為過去,"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 國家 3A 級旅游景區 " 等榮譽接踵而至。村里 100 多戶村民投身農家樂,最多的一年能賺近百萬。為了吸引游客和投資客,歐陽華親自上陣,為遠到而來的客人講解,樂此不疲。
歐陽華告訴記者,自己就是要做白塔村的宣傳員,白塔有呼吸大自然的氧吧空氣,有綠色的白塔味道,有賢惠厚實的淳樸民風,這里可以讓你找回 " 走親戚 " 的感覺,在青山綠水間感受鄉愁。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