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常報全媒體訊 在常州市經濟開發區橫林鎮,有一支“殘疾人愛心車友會”,成員唐德芝今年僅40歲,卻完成了一件“壯舉”:從16歲起,她連續23年資助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寒學子,累計超過100人,總投入超過100萬元,其中51人已踏上社會。她還牽頭成立了“德智愛心協會”,每年捐資30余萬元,周圍人親切地叫她“愛心媽媽”。
16歲打工的第一筆工資捐給了如皋男孩
唐德芝來自陜西安康,1995年,16歲的她來到常州市橫林鎮打工,從事保潔工作,當時每月工資僅200元。一次偶然的機會,唐德芝通過收音機得知,南通如皋市一男孩因父母遭遇車禍,一夜之間成了孤兒。唐德芝百感交集,當下決定,將第一個月工資的一半,郵寄給了這名男孩。
1995年時,在外簡單吃一頓飯大約要3元,唐德芝每月租房要20多元,再加上為如皋男孩捐資助學,她的生活異常拮據。“為了省錢,幾乎每頓飯都是就著白粥,吃白饅頭啃榨菜。”唐德芝回憶,即便如此,她仍然靠著書信往來,資助如皋男孩達10年之久,直到他上了高中后才失去聯系。
23年間累計捐助100名學子
從1995年至今,23年間,通過電臺、電視臺等各類媒體的消息,唐德芝累計捐助了100名家庭貧寒的學子,總投入超百萬元,他們來自安徽大別山、貴州銅仁、四川涼山等,其中51人踏上了社會,成家立業,他們中有的成為了企業高管,有的從事財務、技術工作,有的仍在讀研、讀博。
其實,唐德芝家的經濟并不寬裕。2004年,她丈夫在工作中手臂受傷,落下肢體殘疾。2006年,他們第二個孩子被查出患自閉癥,需要大量資金維持治療。2008年,唐德芝和丈夫一起創業,在當地開辦了一家小企業,但隨即又遇上金融危機,最困難時,連給孩子看病的錢都籌措不出來。即便如此,唐德芝仍未放棄愛心事業。
成立愛心協會,每年捐資30余萬元
近年來,為了匯聚更多像自己一樣愿意捐資助學的人士,形成合力,唐德芝牽頭在橫林鎮組織了“德智愛心協會”。目前,協會成員達300多人,采取一對一形式定點資助學子。2017年,協會總計捐款35萬元,北到陜西、南到貴州、西到甘肅等省份。
記者還得知,去年,該協會成員發起行動,有的捐1臺電腦、有的企業老板捐3臺、5臺,最終為陜西安康的5所小學、初中建設了微機室。
目前,唐德芝和丈夫仍然經營小企業,年收入二三十萬元,在橫林鎮也買了屬于自己的房屋。他們的大兒子今年已22歲,即將大學畢業,小兒子15歲,就讀于一所特殊學校。
談起16歲開始第一筆捐助的往事,唐德芝說,當年她看到家鄉不少孩子因為家庭經濟等原因,不得不中斷學業,就聯想到了自己,“我從小背井離鄉,四處打工,我深知讀書的重要,所以再苦再難,我也要捐助窮人家的孩子讀書成才。”唐德芝告訴記者,奉獻愛心,已經成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波 孟玉蘭 趙艷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