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每年春節,都是反映群眾生活、透露民生關鍵的重要時間節點。人口大規模流動,家家告別舊時光迎接新開始,各類的大事、小事都在春節期間匯聚。我們透過春節,體味著年文化于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同時更能讀出基層百姓們“背后的表情”。
對黨員干部們來說,“返鄉調研”可以是“闔家團圓”的另一方面。與鄉親、鄰里串門閑聊的過程,是深入社會調研民情的大好時機,也是一次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契機。透過鄉親們的衣食住行,能看出經濟發展是否持續健康;看看家家門前屋后的環境,便能知曉生態文明建設還需要補足哪些短板;拉拉家常、串串門,周邊還有幾家貧困戶就能心中有數,新一輪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就知道怎樣走得更好……春節期間,一些微小的細節都能折射基層社會發展的“瓶頸”與“不足”,高度重視這些點滴細節,在以后的工作中更進一步“對癥下藥”,從而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更有益、更堅實的支撐點。
國家的政策需要來自基層的聲音,更需要黨員干部們針對這些肺腑之言的行動與實踐。《毛澤東年譜》記載,毛澤東曾在春節前“步行到瀏陽縣文家市鐵爐沖陳贊周同學家探望,晚上與附近農民談心,宣傳種果樹,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栽樹后人食果,并動手在鐵爐沖栽了幾棵板栗樹。”年關將至,黨員干部們的責任不能減弱,群眾的表情就是黨員干部們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信號。把目光對準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深入了解社會、廣泛接觸群眾,把這些作為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點。讀懂群眾的表情和心中所想,促進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幸福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路才不會成為“空中樓閣”。
習近平總書記說,“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黨員干部們在回歸鄉土,與親人團圓的同時,找差距、找不足,善于用“慧眼”發現“藏匿”于群眾生活之下極其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更好的全面籌謀、系統規劃,讓政策能及時跟進底層生活,讓頂層設計更好落到實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愈發精彩的新時代,離不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全體黨員干部們在歡度新春佳節的同時,莫忘了悉心體察群眾的所想所憂所盼,這樣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動權”,也更能贏得人民的“歡心”。(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