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全國創新創業百強區,創成國家優質服務示范中心1所、全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2所,全國計生基層群眾自治示范區,甘露村榮獲“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十九大召開之年,淮安市清江浦區一舉贏得10個“國字號”殊榮。
2017年是清江浦區行政區劃調整后的起步之年,面臨著復雜的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和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10個“國字號”殊榮只是該區砥礪前行的一個縮影,書寫了這一不平凡的起步之年的精彩篇章。
改革創新活力彰顯
“現在真是變了,連門都不用出就能拿到執照,太方便了。”公司負責人宋平拿著營業執照,喜不自禁。2017年9月29日,清江浦區市場監管局通過EMS快遞向淮安凱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發放了全市第一張“不見面”審批營業執照。
清江浦區對外梳理公布了旅館開設、道路運輸等7個服務套餐和首批“不見面審批(服務)”和“見一次面審批(服務)”清單,在納入省網的710個事項中,不見面事項占比達96.5%。這是該區自全市率先實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全省首家“證照合并(辦)”行政審批改革以來的又一項改革探索。
去年以來,清江浦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 “35745”審改專項行動加快實施,“不見面”審批服務全面推行,創成全國創新創業百強區,全年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12000余個。
清江浦區工商聯建立企業融資直通車,為符合要求、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及時提供融資過橋服務,2017年累計提供過橋資金69筆,1.97億元,努力當好企業發展的“紅娘、橋梁和保姆”,連續兩年創成“全國五好工商聯”,并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全市工商聯目標考核先進單位,為實現“全民創業、淮商崛起”貢獻了積極力量。
城鄉統籌步伐加快
體育器材缺乏,農民健身意識淡薄,非農忙時,群眾都愿意呆在家“打牌”,很少進行戶外活動。為豐富群眾業余生活,村里成立了甘露村農民體育俱樂部,每周日定期組織村民開展學跳農民健身操等文體活動。如今,漫步在甘露村近1200平方米的農民健身廣場上,隨處可見一件件嶄新的健身器材,和一個個愉快鍛練著的村民。
“我們鄉下也有了城里人才有的廣場。春天,和風拂面;夏天,散步納涼;秋天,豐收在望;冬天,健身運動。”村民們喜笑顏開。
甘露村東臨京杭大運河,南依淮河入海水道,地處清江浦區、淮安區兩區交接地帶,在取得江蘇省文明村、生態村、衛生村的基礎上,甘露村全民發動,人人參與、積極開展文明村創建工作,對生態環境進行整治,疏浚村莊河塘整治排灌渠道,著力改水、改廁、道路硬化等工作。經過努力,甘露村環境清掃保潔率達100%,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戶用廁所普及率100%,無害化戶廁改造983戶,無害化公廁2座,全村配備有專職保潔員12名,負責日常保潔工作及“除四害”工作,全村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100%,生活污水處理率90%,農作物秸稈利用率96%。
2017年,甘露村榮獲“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成立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三個健康管理服務團隊和三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擔負起群眾健康守門人這一職責,到村入戶,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家庭醫生送到群眾家中,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這一目標。利用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集團成員和淮安市中醫院醫聯體成員的身份優勢,落實分級診療制度,開辟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創建慢病專科和中醫肛腸特色專科,定期由三級醫院專家來院進行就診、查房和業務指導,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三級醫院的專家服務。投入30萬元對院內外道路進行了拓寬,投入40萬元進行了中醫館的改造、投入95萬元購買了GE彩超,并且與淮安市二院建立了放射遠程會診系統和心電工作站。這是清江浦區一家鄉鎮醫院——黃碼鄉衛生院的工作掠影。
黃碼鄉位于清江浦區東南,離市區十五公里,全鄉8個行政村,轄區人口3.2萬人。鄉衛生院是一所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益性、綜合性的基層醫療機構,現有職工70人,開放病床60張,開設有內科、外科、中醫科、中醫肛腸特色專科、慢病專科、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等科室。2017年,黃碼鄉衛生院榮獲全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
據介紹,2017年,清江浦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創成全國第一批計生基層群眾自治示范區(全省唯一),創成國家優質服務示范中心1所、全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2所。
社會治理沉到農戶
“一村一顧問活動開展以來,為群眾尋求法律服務提供了便利,但常常出現‘你來我不在,我來你不在’的尷尬局面,服務覆蓋面和服務效率仍然十分有限。為了讓群眾能更及時、高效、優質地享受均等法律服務,利用微信采取簡單問題線上答疑、復雜事務線下服務的新模式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有效解決了‘兩個不見面’難題。” 清江浦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此背景下,清江浦區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大力推行“百群萬家智慧法務”工程,即由駐村(社區)律師作為微信群主,建立覆蓋全區115個村(社區)的“法潤民生微信群”,讓群眾動動大拇指,打通司法行政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
法潤民生微信群實行“誰建群誰管理、誰建群誰負責”,群主每天回復群眾法律咨詢,定期推送以案釋法案例,及時就群眾咨詢較多的問題做線下交流。司法部門建立巡查通報機制,安排一名專職工作人員,加入全區115個法潤民生微信群,了解掌握每一個群運行的真實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每周對群運行情況進行通報。
目前,微信群成員已超3萬人,發布普法信息3萬余條,解答法律咨詢9350人次,受理法律援助26件,辦理法律事務263件,化解矛盾糾紛152起。
2017年,“百群萬家智慧法務”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
采訪中,從全國“掃黃打非”電視電話會議現場傳來捷報:清江浦區文化旅游行政綜合執法大隊被授予全國“掃黃打非”先進集體,這是該區清浦街道剛剛摘取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殊榮之后,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文化行政綜合執法隊伍。
政務環境持續優化
清江浦區行政審批局作為全區行政服務的窗口單位,現有窗口61個,涉及全區25個單位,113名工作人員,其中女職工94名,占全體職工的83%。
女職工們憑借著卓越的服務意識、和諧的集體精神、細致溫馨的服務熱情,為群眾提供著優質的服務。中心全面梳理進駐的審批事項,基本上都實現免費服務,收費服務內容也是按照相關規定或物價部門核準收取工本費。所有行政服務事項做到全市各縣區中時限最短、環節最少、收費最低,辦結率達到100%。
2012年以來,中心共辦理各類事項20余萬件,辦結率100%,累計接待各級各類視察、考察近100批次,其中,中央、省級60多批次,受到充分肯定和廣泛贊譽。女職工中涌現出市勞模、市優秀共產黨員、市用戶滿意服務明星、市優秀工作者、區道德模范等一批先進典型。
2017年,清江浦區行政審批局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記者 楊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