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城市,不僅僅是人們勞作生息的一方天地,更承載著人們對詩意生活的夢想。打造一座宜居的城市,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這不僅是市委市政府的莊重承諾,更是560多萬淮安人民的深切期盼。2017年,淮安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市品質大幅提升,城市活力競相迸發。漫步淮安城區,滿眼綠意、碧波蕩漾、出行便捷……一個更加美麗宜居的城市正向我們走來。
加強基礎設施 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建設始于基礎設施建設。一年來,淮安市始終把夯實城市基礎設施作為提升城市人居環境的重點,從便民利民的角度建設城市。
宿揚高速淮安段、503省道淮安機場連接線、淮海路跨古淮河橋、京杭運河黃碼大橋等重點項目建成通車,235及346省道漣水繞城段、348省道洪澤南環段主體建成。348省道全線啟動建設,云軌項目試驗段順利開工建設。淮安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將于年底前主體建成。建成農村公路455公里、橋梁86座,分別占年計劃的95.8%和97.7%。開通市區至洪澤客運班線公交化運營,全市新辟、優化公交線路20條,新購置500輛新能源公交車輛,年底前將有24個鄉鎮開通鎮村公交,鎮村公交開通率達到80%。
今年以來,淮安市大力實施治堵工程,濱河大道有序推進,淮海廣場管線改造基本結束,大治西路、萬達廣場周邊等交叉口渠化改造全面完成。著力推進“五水共治”,市區備用水源全面開工;城南水廠改擴建擴建部分主體完成并通水,20萬噸深度處理竣工;大治西路低洼易澇片區整治完成。
全市新開工棚戶區改造26405套/戶,基本建成28272套/戶,超前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1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基本完工,正在進行后期掃尾。226個老舊小區改造完工53個,正在施工122個。2016年農村危房改造圓滿通過省級驗收。全面推行村莊環境“五位一體”管護,管護優秀率在70%以上,創成“五星”鄉鎮19個、示范鄉鎮15個。按照“試點一批、儲備一批、帶動全面”原則,全面啟動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示范工作,金湖縣高橋村入選省級試點,清江浦區甘露村等14個村入選首批市級示范點。
住房保障體系健全率提高到96.57%,全省第一,提前四年達到小康指標要求。加快公租房分配入住,2013年底前、2014年政府投資開工建設的公租房分配比例分別達86.39%、72.53%。申請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省級保障性住房建設引導資金共計5.75億元,創歷史新高。
踐行綠色發展 打造生態家園
一切發展,最終目的是造福人民群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僅是要讓人們生活里有更多的綠樹鮮花,也要讓人民群眾呼吸更清潔的空氣,喝上更潔凈的水,收獲更多的幸福感。
淮安市在全省率先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域規劃、多規合一”理念加快落實,三條紅線得到嚴格執行,出臺了永久性綠地保護條例、古淮河保護條例兩部地方法規,獲批建設白馬湖國家濕地公園。國土面積中1/2的耕地、1/4的水面和1/5的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啟動新一輪生態示范創建,繼去年底金湖縣、清江浦區建成國家生態縣區,洪澤區通過國家生態區考核驗收后,淮安市與盱眙縣、淮安區、淮陰區通過國家生態市、縣區考核驗收。2017年9月,金湖縣建成國家第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淮安市扎實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秸稈禁燒等重點工作,開展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研究大氣污染成因。截至12月10日,列入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的171項工程項目完成165項,完成年度計劃96.5%。年初確定的113個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率為100%;新增18個揮發性有機污染治理項目已全部完成。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PM2.5降幅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二。截至12月10日,市區PM2.5濃度均值為49.2微克/立方米,同比2016年下降4.8%;優良天數237天。對照國家“大氣十條”考核標準和國家2017年環保約束性考核指標,達到考核要求。
在望得見藍天的同時,還要看得見碧水。今年以來,淮安市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飲用水源水質各項指標年均值均達標,水質達標率為100%;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年均值達到年度考核要求,國家和省“水十條”年度硬性任務全部完成。河長制工作全面推進,市縣鄉村四級7000余名河長到崗履職,認河巡河常態開展,突出流域性骨干河湖的重點治理與農村河道“五位一體”的融合對接,全力打造淮安河長制工作的新特色。緊扣生態文旅水城建設大戰略,以國家級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創建為契機,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縱深推進。以“八大工程”、“十大項目”為載體,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全面攻堅即將圓滿收官,累計完成投入近百億;漣水五島湖公園順利創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境內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擴容至13家,其中國家級達9家,均列全省第一;清晏園、洪澤湖大堤、二河閘、三河閘等水利工程設施、景區入選首屆“最美水地標”。
打造全域旅游 彰顯城市魅力
家住運河明珠的唐大爺孫子在外地,每年都要到淮安來過暑假。“今年正好龍宮大白鯨開業了,把小孫子帶去玩了一天,小家伙高興壞了。海獸表演,企鵝、白鯨、狼狐生物,小丑和花仙子的表演讓他手舞足蹈。在淮安有如此多的新奇項目真的沒有想到。”
緊緊依托城水相依、水綠相映的生態稟賦優勢,淮安市著力發揮旅游業在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中的帶動作用,扎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加快推進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構建江淮生態經濟區的“綠色樞紐”,奮力打造獨具生態文旅水城魅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全市“一核兩圈五板塊”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今年夏天,淮安旅游迎來了新的“爆款”產品:淮安龍宮大白鯨嬉水世界極地海洋館、嬉水樂園接連開業,成為眾多游客暑期的首選之地,其中超半數游客來自連云港、山東日照等外埠城市。初步測算,2017年1—10月份,全市接待境內外游客2466.1萬人次,同比增長11.4%;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04.3億元,同比增長15.1%,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
淮安市突出運河文化、西游文化品牌,加快建設運河旅游度假區、古淮河西游記文旅區、白馬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等三大市級平臺,同時,加快推進盱眙天泉湖、美麗蔣壩、金湖水上森林等休閑旅游度假區建設。狠抓旅游重點項目建設,金湖水上森林休閑旅游度假區、老子山休閑度假溫泉小鎮等5個項目獲批全國優選、省重點旅游項目,龍宮大白鯨歡樂世界、嬉水世界、極地海洋館、今世緣旅游區、白馬湖森林公園紅葉谷一期等一批項目先后建成并對外開放,填補旅游新興業態空白,帶動旅游市場持續升溫,2017年“十一”黃金周,全市實現旅游門票收入翻番。金湖荷花蕩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全市7個縣區均擁有4A級景區,西游記文化體驗園創建國家5A級景區步伐加快,洪澤蔣壩河工小鎮、盱眙天泉湖星空小鎮、金湖荷韻小鎮入圍省級旅游風情小鎮培育單位。
(記者 宋瑩瑩 攝影 曹政 管偉法 王昊 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