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近日從淮安市環保局獲悉,淮安市將“嚴執法”作為改善環境質量、倒逼經濟轉型的重要手段,嚴守“三個底線”,開展“三大行動”,創新“五項工作”,實現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截至5月29日,淮安市PM2.5濃度均值比2013年下降11.2%;飲用水源水質各項指標年均值均達標,水質達標率為100%。根據《全省2015年生態文明建設百姓滿意度調查報告》,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89.8%,在江蘇省排名第三,提升幅度江蘇省第一。
嚴守“三個底線”,筑牢綠色發展的生態屏障。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嚴格管控生態紅線、污染物總量和項目準入,促進和保障淮安綠色發展。科學劃定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濕地等11類56個省級生態紅線區域,守住生態紅線保護底線。圍繞減排目標,明確減排責任,深挖減排潛力,落實減排措施,守住總量指標底線。認真落實“四審聯動綜合受理”工作運行機制,守住項目準入底線。2015年以來,共審批類環境影響評價文件516個,組織環保設施“三同時”竣工驗收項目85個,否決“兩高”項目52個。
開展“三大行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和職能,推進環境監察的法制化、程序化和規范化,組織開展環保大檢查專項行動、化工園區及環境問題專項執法檢查、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全力打擊環境違法行為。2015年以來,淮安市累計實施行政處罰298件,責令停產整治103家,關停取締違法企業15家,按日計罰7件,查封扣押10件,移交公安實施行政拘留9件,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檢察院案件7件,其中運用新環保法及配套辦法獲省環保廳充分肯定。
創新“五項工作”,提升淮安市環境監察水平。緊緊抓住環境監察工作的重點,在機制和制度上積極探索創新新路徑,進一步加快和提升淮安環境保護工作。全力推進化工園區規范化整治,確保在2017年上半年前全部整治到位。貫徹執行網格化環境監管制度,推動環境監管關口前移,實現環境監管全覆蓋。實行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切實提升水環境質量。推行環境監察雙隨機制度,提高了行政執法的效率。建立司法聯動機制度,在深化執法聯動、共同依法嚴厲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等方面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