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2016年即將過半,江都頻傳佳訊,交出漂亮半年成績單。記者了解到,江都在4月底提前實現“硬過半”目標,1—5月江都區共有14個項目通過市新開工認定,完成全年指標的78%,4個項目通過市新竣工投產認定。與此同時,截至5月,在“新三板”掛牌企業達11家,累計融資2億元,掛牌上市企業數和融資規模均在揚州各縣(市、區)名列前茅。
14個項目通過市新開工認定
“2016年,市下達江都區新開工重大項目共計18個,到4月底我們就已有認定新開工重大項目9個,提前實現‘硬過半’目標。”江都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4月份提前實現“硬過半”之后,江都項目推進進入“紅五月”。在江都區商貿物流園,總投資20億元的揚州天地匯公路港物流項目已完成一期地塊報批、建設方案設計等,地塊已掛牌結束,目前正在進行場地平整。5月底,從江都區重大辦傳來好消息,該項目已獲得揚州市重大項目新開工認定。
在5月份,與揚州天地匯公路港物流項目一同通過市重大項目新開工認定的還有4個項目,分別是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揚州市筑越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0億元的新型建材項目、宜陵工業集中區總投資10億元的徐工重型機械租賃物流中心項目、武堅鎮江蘇金麥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的生態農業項目、真武鎮揚武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的蔬果種植項目。
此外,5月份,江都區還有4個重大項目獲市新簽約重大項目認定。至此,今年1—5月,江都區共有14個重大項目通過市新開工認定,4個重大項目通過市新竣工投產認定,市下達的全年新開工指標,江都區已完成78%,正在全力沖“八”。
一批在建項目有序穩步推進
在江都真武鎮曹橋村節能太陽能科技“漁光互補”集中式發電項目基地,記者看到,數萬塊太陽能電池板一排排、一列列架設在寬闊的魚塘上,蔚為壯觀。
“現在我們土建、電器、安裝三個施工隊一起上陣,6月中旬竣工。”項目基建經理祝卿告訴記者,目前光伏板安裝、電壓電纜鋪設已完成80%以上,箱式變壓器和集中式逆變器、智能匯流箱、開關站集中控制設備等全部安裝到位,正在進行各個系統的調試。
除了該項目之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江都區,一批在建項目正在有序穩步推進。
在仙城工業園區,總投資20億元的舜鴻汽配項目二期正在抓緊施工。在項目現場,項目基建負責人夏全告訴記者,機加工一車間、壓鑄一車間和熔化車間已開工建設,預計9月中旬建設完工,12月底設備安裝調試結束,明年1月份竣工試生產。
總投資10億元的揚州金陽光新能源鋰電池生產線項目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年產15億瓦時新能源鋰電池、3萬臺套動力電池總成的生產能力,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項目投資人俞洪泉介紹,目前該項目邊建設邊租用車間生產,今年內就可望生產1萬臺套動力電池總成,實現銷售6億元。
“新三板”形成“江都板塊”
5月份,江蘇騰達缸泵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舉辦股東交流會。來自上海的近百名股東、投資商在實地考察了解該公司后,紛紛表示要加強與騰達合作。
“掛牌之前,我們做個項目,要天天跑銀行求貸款。現在好了,銀行包括各大股東開始反過來主動投放資金給我們。”對于在“新三板”掛牌的好處,該公司董事長陳壽猛深有感觸。
“推進企業上市掛牌,既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需要,又是區域發展、產業轉型的需要。”江都區發改委主任張旭介紹,近年來,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大行政推動力度,通過修訂相關扶持政策、深入企業逐家指導、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困難等,有效推動了一批企業成功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
借助上市,幫助企業破解融資難題。朝著這個目標,區發改委、上市辦等職能部門針對各上市企業特點和經營需求,因企制宜、個性化設定融資方案,多形式、多渠道推進企業直接融資,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中,長青農化成功攜手“深證100指數”上市劵商——國海證券,成功發行6.32億元可轉債;亞威機床通過增發,以1.4億元并購無錫創科源,完善機器人產業鏈;晶鑫新材料、紅人實業采取內部職工投股融資;今世緣床業吸引合作伙伴小米公司投資,形成利益共同體……
用數據說話。截至今年5月,江都區除了兩家企業上市、11家登陸“新三板”外,還建立了50家“新三板”后備企業資源庫,其中兩家企業報會待審,10多家企業與券商簽訂協議;新三板企業已累計融資2億元,掛牌上市企業數和融資規模均名列揚州各縣(市、區)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