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在鹽城市各地的國有糧庫,一輛輛滿載糧食的卡車駛出糧庫;在全國糧食交易平臺上,來自我市的一批批托市小麥成功上網掛售……截至6月上旬,鹽城市已拍賣成交托市糧食超20萬噸,各地仍在繼續加大銷售力度,爭取消化更多庫存,騰出倉容收新糧。
鹽城市是全省產糧第一大市,糧食部門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連年大量收購農民余糧,鹽城市目前庫存糧食處于歷史高位。今年鹽城市小麥種植面積約580萬畝,預計小麥產量220萬噸。為避免出現農民賣糧難現象,市委、市政府在印發的《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中明確要求,今年全市完成100萬噸去庫存目標。
那么,糧食如何“去庫存”呢?“糧食‘去庫存’要精做‘減法’,通過政策引導,合理消化各地庫存。”市糧食局局長崔成富給出了答案,“最大的難點在于市場糧價與拍賣底價倒掛,通過省里獎勵一點、地方支持一點、糧食企業再補貼一點,可以將糧食盡可能多拍出去些,騰出倉容收購新糧。”
目前鹽城市各縣(市、區)都已出臺了財政支持糧食去庫存的補貼方案,其中產糧大縣阜寧縣對糧食去庫存的補貼最高。“針對今年托市糧去庫存任務,我們糧食部門積極引導國有企業主動聯系客戶競拍,對庫存糧拍賣成功的企業采取銷售激勵機制。”阜寧縣糧食局局長裴承堅說,在執行省政府對蘇北地區“去庫存”獎勵的基礎上,縣財政配套獎勵每市斤0.04元;縣糧食局對拍賣托市糧成交的企業,還免收每噸30元的出庫費用,并給予每噸10元銷售獎勵,進行去庫存工作,確保今年夏糧收購倉容到位。
夏糧收購在即,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的同時,全市各地積極組織儲備糧輪換,加快政策性糧食拍賣,盡全力做好去庫存的“減法”,確保今年夏糧收購平穩有序。糧食收儲企業通過減免出庫費等對競拍成交糧食進行補貼;各地糧食部門利用有限的時間爭取多拍賣的同時,適當延長架空期加快輪出四級儲備,騰倉收糧,目前全市已輪出中央、省、市、縣儲備糧近20萬噸。
鼓勵引導創新經營思路,開展邊購邊銷,進一步減輕糧食庫存壓力。
鹽城縣域經濟特征明顯,縣域經濟要獲得持久的發展動能,必須握緊拳頭、收攏五指,通過整合有限的資源,集中打造一批優質園區,不斷增強園區對重大項目的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園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發展實踐證明,園區發展快,則縣域經濟發展快;園區實力強,則縣區綜合實力強。
園區經濟正日益成為各類創新要素集聚發展的核心區,對區域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起著至關重要的牽引帶動作用。通過發展園區經濟,集聚創新資源,培育創新土壤,吸納創新人才,發揮創新集成效應,完全能夠抱團打造創新高地,讓一切有利于創新創業的元素在鹽阜大地充分涌流,迎來鹽城創新發展的廣闊前景。
園區經濟機制靈活、有利于改革舉措先行先試,園區經濟聯結市場、有利于增強市場主體對改革的獲得感,園區經濟帶動性強、有利于釋放改革對全局的引領帶動作用。深耕園區經濟這塊改革“試驗田”,讓每一個改革人才在園區中大展身手、才得其用,鹽城的改革將在園區落地生根,園區也將因改革更加繁榮。
經濟發展,項目為王。這幾年,我們通過連續開展建設年、突破年、提升年活動,掀起了新一輪項目建設熱潮。集中精力做強園區集聚功能,為突破重大項目筑牢堅實根基,是我們要做的最緊迫的工作之一。我們要通過發展有規劃、產業有特色、功能有配套、人才有支撐、體制有活力的園區發展定位,使“十八羅漢”成為本領域的標桿示范園區,把“十八羅漢”建成政策環境更優、機制體制更活、發展活力更強的“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