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我市嘗試非全員參加方式建企業年金
吸引留住優秀人才,目前已有11家單位近千名骨干員工加入
南報網訊(記者肖姍)為進一步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鼓勵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今年我市降低企業建立年金的門檻,嘗試采取非全員參加的方式鼓勵企業建立年金。記者昨天從市人社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1家單位近千人采用這一方式加入企業年金。
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員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愿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參加企業年金的員工退休后,在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同時,還能一次性或定期領到一筆企業年金。
“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有職業年金,企業員工也有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具有強制性,企業年金自愿參加。”市人社局養老保險處相關負責人說,此前根據相關規定,企業年金是要全員參加的,否則建立不起來。但不少企業負責人明確表示,他們想先為技術、管理等骨干員工建立年金。“中小企業員工流動性較強,如果全員參加企業年金的話,有的員工干個一兩年就跳槽了,企業可能會感覺不劃算。”
為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今年我市降低門檻,嘗試采取非全員參加的方式,企業可以為骨干員工率先建立年金。所需費用由企業和參加人員共同繳納,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參加人員上年度工資總額的1/12。企業和參加人員個人繳費合計一般不超過本企業參加人員上年度工資總額的1/6。
記者采訪獲悉,到現在為止,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等11所在寧高校三級學院已采用非全員參加的方式,為近千名骨干員工率先建立企業年金。“這樣不僅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也有利于保障和提高骨干員工退休后的待遇水平。”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相關人士介紹,他們為博士學位和副高以上職稱的骨干教師率先建立企業年金,學院繳費按照企業年金方案規定計入參加人員企業年金個人賬戶,參加員工個人繳費額全部計入本人企業年金個人賬戶。“如果員工中途離職,企業年金的個人繳費部分全部歸屬于個人,單位繳費部分則按照年金方案中規定的歸屬比例領取。我們根據個人服務年限作出相應規定,服務年限越長可領取的比例越高。比如,3年內離職拿不到一分錢,3年后能拿到15%的比例。”
據介紹,想為骨干員工建立年金的企業可向市政務服務中心市人社局窗口提交報備表并提供相關材料。
新聞鏈接
哪些企業和人員可以建立年金?
參加企業應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依法參加我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具有相應的經濟負擔能力;已建立集體協商機制。
參加人員應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依法參加我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本人自愿;屬于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
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如何建立?
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單位繳納職業年金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
職業年金的領取方式有兩種,參保人員達到規定的退休條件并依法辦理退休手續后,可選擇一次性將職業年金用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依據保險契約領取待遇并享有繼承權;也可選擇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職業年金月待遇標準并享有繼承權,發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