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日,一張“成績單”在鎮江市丹徒區有關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內進行了小范圍公布。
這張成績單,是由丹徒區委組織部牽頭區人社局、科技局、財政局,歷經一個多月,經過企業自評、考核評估、現場考察三大考核環節,對區域內14家領軍型人才項目打出的績效考核分數。其中,11家企業最終得分60分以上,為合格,按期撥付剩余資助資金;3家企業得分60分以下,為不合格,暫緩撥付資助資金,待下一次評估合格后撥付。
對已落戶人才項目進行績效評估,把評估的結果作為引才的導向和項目管理的抓手。這是丹徒人才工作格局轉型升級的一個風向標,即:不僅“開前門”,重視人才引進率,而且“看后門”,重視后期跟蹤服務,看中人才引項目的貢獻率。
丹徒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彭忠東說,開展入駐人才項目的“回頭看”,丹徒還是第一次。這次考核標準放得并不高,成績也只在較小范圍內公開,而且也不是一考定終身,給企業與人才留足了修正提升機會,只要下次考核及格,該撥付的資助資金還會撥下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保證寬進引入原則不變的基礎上,更加強化人才的實用性。
近年來,丹徒人才工作能夠脫穎而出,躋身全市第一方陣,靠的正是實用、能用、管用的務實人才工作法。在人才引進中,注重與產業導向、企業需求相結合,既看中那些高新尖的“頂天”人才,也不排斥那些擁有一技之長、十分“接地氣”的實用型人才。正是這股“務實風”,最終實現了企業、人才與地方產業三方互動共贏的局面,不僅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而且大大提高了企業自主攬才與開展產學研的積極性。
截至目前,丹徒共引進國家“千人計劃”9人、省“雙創計劃”15人、市“331計劃”54人;銷售收入“千萬級”創業人才企業和銷售收入達億元的創新人才企業各2家,上市人才企業3家。今年,申報鎮江“金山英才計劃”的人才項目已經超過50個,企業與人才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彭忠東說;“我們的目標是全年引進領軍人才(團隊)不少于41個。”
面向“十三五”,丹徒正在以“服務發展、高端引領、以用為本、優先保障”為原則,以促進人才資源轉化為主線,以引進培育高端人才和產業發展人才為重點,建設一支“質量優、結構優、布局優、環境優、機制優和總量高、作用發揮好”的“五優一高一好”的人才隊伍。積極圍繞大學城、生態城、汽車城建設,打造融產學結合、人才實訓、創業孵化、文化創意等為一體的人才綜合集聚區,讓人才、科技、創新的因子在丹徒自由結合、深度融合,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產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