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星民族村近年來多方幫扶下,民居環境和生活質量發生巨變。
位于世業洲西南部的衛星民族村全村土地面積4000余畝,回族占絕大多數。2014年,衛星村成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為改變村里的落后面貌,在省民委、市人大、市政協和民宗、教育等部門的關心扶持下,民族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先后投入近530萬元,修建了5公里的民族大道,7.8公里水泥村道。現在的衛星民族村道路通達,水系通暢,民居環境和生活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衛星民族村積極用好國家、省、市少數民族發展項目資金建成一批高效農業基地。村里以基地建設為依托,開發相配套產業,做長做好產業鏈。村里先后投資了316萬元,建成了100畝的民族苗木基地等,栽種了香樟、紅楓、紫薇、欒樹等名貴苗木;建成了102畝砂糖橘園、40畝日本沙梨基地、122畝少數民族致富奔小康基地,試種40畝新品種紫地球葡萄,養殖1500余只貴妃雞。同時,開發水產養殖,玉米秸稈回收項目等,并以基地為依托,逐步向農戶拓展延伸,引領少數民族群眾發家致富。衛星民族村成立了3個合作社,形成“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帶動23戶少數民族群眾,每年每人增加收入3000多元。
為實施精準幫扶,村里嘗試“基地+公司+農戶”模式。去年,衛星民族村成立勞務服務公司和生態農業公司,村里主動與相關部門協作,比往年多成功轉移勞動力126人。對低收入少數民族家庭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給資金、技術、項目等方面的支持。
這幾年是衛星民族村投入最大、發展最快、人民的獲得感最強的時期,先后建成鎮江市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民族風情園和多個生產基地。截至去年年底,全村人均收入12350元,少數民族群眾人均收入12882元,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80萬元,建檔立卡低收入19戶人均純收入超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