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搶抓素質教育機遇,拓展品牌銷售范疇
近期,位于泰興市黃橋鎮的江蘇鳳靈集團動作頻頻:與南京多家琴行洽談收購事宜,召開全國性樂器銷售會議,廣招國內樂器銷售精英…… 顯然,一直以出口為主的鳳靈集團今年正緊鑼密鼓地戰略布局國內市場。 “穩出口、促內銷,將成為企業當前和今后的主攻方向。”鳳靈集團董事長李書說。
在國外,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擁有一兩種樂器,但并不是每個家庭都買得起斯特勞斯和帕格尼尼,而國外又鮮有中檔樂器制造商,這為國內的樂器制造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鳳靈集團就在挺進國外市場的進程中異軍突起,90%的樂器出口歐美,并且牢牢占據歐美30%的樂器市場份額。 “這些年,做樂器出口的企業越來越多,競爭愈加激烈,市場空間日漸縮小。
相比國外市場,隨著國內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對素質教育的日益重視,國內樂器市場前景將更為廣闊。”李書說。 去年國家教育部提出,從2015年開始在全國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藝術素質測評,并將相關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綜合評價學生發展狀況的內容之一。 該政策的出臺,進一步堅定了鳳靈上下進軍國內樂器市場的決心。
采訪中,李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全國現有中小學生2億左右,如果按照100人配置一臺鋼琴的保守估計,鋼琴需求量約200萬臺,而去年國內市場鋼琴的銷售量僅有35萬臺,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進軍國內市場,鳳靈集團早已未雨綢繆。近年來,企業在生產提琴、吉他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樂器生產范圍。2014年與廣東一客商合作,投資1.2億元打造江蘇最大的鋼琴生產基地。 “外貿出口商品轉內銷很具競爭力。”泰興市委常委、黃橋鎮黨委書記耿元進說,多年來鳳靈樂器一直按照國際市場標準生產,標準較高、質量可靠,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2013年經過行業評估,企業品牌價值達到16億元,這些都為企業產品占領國內市場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去年底,鳳靈集團正式吹響大舉進軍國內市場的號角,計劃今年將國內市場的銷售占比由之前的10%提升至30%。
“樂器與別的商品不同,與文化藝術絲絲相扣,樂器制作者只有真正融入進去,才能更好地貼近市場實際,制作出精品。”李書說。 今年以來,企業積極與政府、學校等各方對接,通過參與“文化進社區”,建設“鳳靈音樂教室”,收購琴行,在中西部設立樂器經銷點,在京東、淘寶建立電子商務銷售平臺等舉措,進一步拓展鳳靈樂器在國內市場的銷售渠道。今年10月,企業還將承辦全國少兒音樂教育大會。 在謀劃國內銷售布局的同時,鳳靈也非常注重“內功”修煉,不斷提高產品品質。
近兩年,企業在省內多個縣市設立代加工點,將提琴的修邊、拋光等粗放型的前道加工工序全部外包出去,集中更多的技術力量和精力主攻樂器的提檔升級,年內力爭將中高檔提琴的銷售量提升至20%以上,并通過引進數控機床,建立噴漆、烘干自動化生產線,實現樂器的“智能制造”,提高生產效率。 今年,鳳靈集團通過實施出口與內銷齊抓并進戰略,目前訂單已排至下半年,預計全年小提琴、吉他銷量可分別突破20萬把、50萬把,鋼琴銷量達到1000多臺。